惠州市科技局:探索创新方式方法 提升惠企服务质量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市科技局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探索创新方式方法 提升惠企服务质量

  

  组织专家深入科研一线,为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通过多元化举措,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普活动惠及于民……惠州市科技局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为广大群众、企业团体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实干实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市科技局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服务企业质效。这是惠阳区高新技术企业宣传培训会现场。

  分析案例为企业答疑解惑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谋划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两大科学装置、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建设按期推进,已引进6个高端创新团队、70多名科研人员入驻潼湖开展科研。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6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48家。

  年初,我市730多家科技企业可享受奖补政策,其中两家因业务发展需要,从惠城区搬到了惠阳区、大亚湾区选址经营,按照以往程序,这两家的奖补资金将无法落实到位。得知这一情况后,市科技局积极与惠城区有关部门联系,及时将奖补资金划拨到位。“当时换了办公地址,本来不抱太大希望了,没想到市科技局工作人员积极想办法帮企业争取。虽然这笔奖金对企业来说不是很多,但这种举动让人感到很温暖。”一家获奖补企业负责人感叹道。

  不仅如此,市科技局还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通过探索一系列新方式新方法,提升科技惠企服务质量。该局联合金融、税务等部门甄选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入库,精准施策,在财政、金融、科技、服务等各方面给予综合性支持,激励入库企业优先申报省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和研发平台,推动企业在研发费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券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方面获得优惠支持,推动企业做强做大。

  5月18日,市科技局成功主办“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初评员业务培训会”。来自全市各协会、各科技服务机构、部分县区业务代表共80余人参会。培训会上,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全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企业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专家则对《2021年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初评要求》12个模块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逐条分析,重点强调了今年初评改进的内容。

  这次对高新技术企业初评人员的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初评质量,实现线上一次反馈企业提交资料需要修改补充的问题,免除企业跑动办理反复退回的负担。“我们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市科技局将大家集中到一起释疑解惑,让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也节省了不少时间。”现场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为消除企业办事难点痛点,做好“科技惠企网上行”服务,6月1日至10月31日,市科技局延长了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服务工作时间,每个工作日延长至下午6时,周六开启线上办公,切实为企业提供便利。企业在线上就可以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流程申报工作,如有问题咨询,还可以通过QQ、微信留言或拨打电话咨询。

惠阳区高新技术企业宣传培训会现场。

  大学科技园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

  市科技局注重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开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3月以来,市科技局深入多个孵化载体开展系列调研,加快推进省级加速器、异地孵化器和市级孵化器培育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

  3月2日,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前往华科东江新能园加速器调研,了解建设进展,推动积极打造我市首个省级民营加速器。针对园区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科技局工作人员对照管理办法,逐一进行研究,借鉴有关经验,提出解决方法,并希望园区工作人员务必加紧完善条件,按时申报。

  日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科技园获省级认定,这也是我市首个省级大学科技园。“这是一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的孵化平台。”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科技园现有建筑面积9740平方米,包含慧丰坊创新创业育成基地、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等。该科技园以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服务大学生创新企业孵化、教师科技成果孵化以及与学院学科密切相关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

  据了解,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已将大学生科技园建设纳入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规划,将整合社会化资源,实施高新区、产业带和科技企业密集区的发展战略,以“智能化绿色科技园”为整体定位,重点建设以科研机构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研发平台,大学科技成果转移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面向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服务平台,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等五大平台。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科技园采取“一园四区”的建设模式,分别成立惠城院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惠城院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惠城院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惠城院大学科研中试产业化基地,重点打造“1+3+N”模式的大学科技园。其中“1”为大学科技园,“3”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格局,“N”为多个产业学院和实训实践基地的有机融合。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科技局深入企业一线收集、诊断和对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以项目委托形式,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及行业协会举办多领域多场次“惠企专家行”产学研对接会,先后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防疫物资研制”“石化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暨家具行业”“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专题6场“惠企专家行”产学研对接会,征集131家企业的217项技术需求,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现场调研对接企业106家,深入企业进行技术痛点诊断和答疑,帮助企业加快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

  发挥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科技局践行“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宗旨,深入广大农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发挥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5月6至7日,市科技局局长黄育勋带队到惠州市绿湖花卉产业园、博罗县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了解园区情况,帮助园区解决问题。

  据了解,市科技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积极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探索县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征集选派50名市级农村特派员以“特派员+龙头企业”共同帮扶,推进乡村振兴发展。4月中旬,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农村科技师生特派员团队来到惠州象山药王谷种养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调研,特派员团队发现该企业在罗浮山南药资源收集、濒危南药保存及饲料化研究等方面有较强需求,有针对性提出了坚持科学种养,有效融合智能化、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清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企业发展。

  同时,为充分发挥我市广大专家的积极性,引导大家投身科技创新一线,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发展,市科技局还启动了企业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经征集遴选,惠州学院成为第一家惠州市企业科技特派员试点实施单位,首批选派30名以上专家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

  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震介绍,企业科技特派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企业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立足于惠州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员的科研优势,力争做好担当技术专家、行业专家、产品经理三种角色,完成“专业到行业、项目到产品、论文到效益”的转化,以服务精神、科研精神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惠州发展作出贡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科技局还立足人民群众需求,通过多元化举措,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5月27日,惠州市“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主场活动在惠州科技馆举行。除主场展示活动外,市科技局还将牵头联合各地各部门举办各具特色、内容丰富、贯穿全年的科普活动,其中包括科技进校园、科技下乡、科普讲解员选拔活动等。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通讯员官素霞

分享到: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