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带街珍藏抗战救亡传奇,水东街见证惠州解放喜悦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青山不语,革命先烈浩气存 东江奔流,英雄故里气象新

  崇山峻岭,游击健儿逞英豪;育英楼里,抗日英雄挺身出。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州大亚湾登陆。在惠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等抗日武装队伍迅速壮大,众多爱国人士与广大侨胞纷纷返回故乡,凝聚强大抗战合力,与侵华日军战斗到底。以山为屏,以水为魂,惠州儿女在东江大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

  登罗浮寻访东纵遗迹,上安墩瞻仰边纵先烈,下周田倾听叶挺故事,穿老街重走惠州解放路,民记走读团重温惠州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令人欣喜的是,昔日先烈战斗地,如今旧貌换新天,在挖掘保护革命文物的同时,各县(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产业,惠东安墩和龙门麻榨“红色+绿色”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博罗长宁、惠阳秋长“红色+特色”将古村新村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惠城桥东桥西“红色+古色”活化老街旧馆激发经济新业态……

  青山不语,革命先烈浩气长存;东江奔流,英雄故里气象日新。在百年历史交汇点,红色基因在惠州薪火相传,岭东雄郡焕发新气象。

  

千名学生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老街故事

  金带街珍藏抗战救亡传奇,水东街见证惠州解放喜悦

  走在惠城老街里,民记走读团如同在时空隧道中穿梭,这些老街承载着惠州千年历史,更见证了东江风云岁月。

  梅花馆静静坐落于金带街一隅,这座有着89年历史的典型岭南建筑,是惠州爱国民主人士张友仁的故居,更是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记载了惠籍爱国华侨抗日救国的感人故事。

  日军登陆大亚湾后,次日攻陷惠州城,东江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南洋惠属侨胞得知后纷纷行动起来,开展救国救乡活动。1938年10月底,南洋各地的惠属侨胞在马来西亚宣布成立“南洋英荷两属惠州同侨救乡委员会”,动员和组织爱国青年回乡参加抗战。1939年1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惠阳淡水正式成立,成员迅速发展到500多人,活动范围遍及惠阳、博罗等13个县。后来,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迁至惠城,在张友仁的大力支持下被安排在梅花馆。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张友仁还有鲜为人知的爱国故事。日军进攻惠州城时,100多位爱国学生军在飞鹅岭顽强抵抗,他们在坚固的军事掩体里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最后,日军将成捆的手榴弹扔进掩体,爱国学生军全部壮烈牺牲。夜里,张友仁躲过日军盯梢,雇人将学生军的尸首一一抬出安葬。

  走出金带街,沿着东新桥,合江楼下便是“一街挑两城”的水东街。这条930多米的骑楼街,记载着惠州城明清商贸的繁荣,见证了侵华日军的残暴,更满载了1949年惠州解放时的喜悦。

  领着民记走读团走在修缮中的水东街,惠城区桥东街道文化站副站长程现讲述这条商业街昔日的悲与喜。日军入侵惠州后,多次轰炸惠州府城,水东街至少遭遇三次大轰炸,被炸毁和焚烧的店铺达200多间,但商民很快将其修复营业。1949年10月15日,粤赣湘边纵队从惠阳淡水进入惠州城,历经战乱的惠州城宣告解放。第二天,从平湖门、中山西到水东街,市民自发上街欢迎解放军。

  “目前,我们正对惠州西湖及周边古街巷、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全面保护和活化。”惠城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修旧如旧原则上修缮中山公园、梅花馆、水东街等,并对惠州宋代古城墙遗址进行考古挖掘。

  

 

 叶挺将军纪念园叶挺雕像。

  叶挺传奇

  一首《囚歌》唱出“铁军”将领壮志豪情

  草木翠茂,清泉涓涓,在惠阳秋长叶挺纪念馆,和上千位当地中小学生一起,民记走读团与“铁军”传奇叶挺将军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纪念馆展厅内,印有“铁军”字样的盾牌格外醒目。1924年,28岁的叶挺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任独立团团长的他,锻造出一支铁骨铮铮的“铁军”,以敢打硬仗闻名。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独立团创下辉煌战绩,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军。抗战时期,有着“铁军”光荣传统的新四军健儿在叶挺率领下转战大江南北,立下赫赫战功,从建军初期的1万多人发展到10万多人,壮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秋长周田村是叶挺将军出生成长地。“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这个典型的客家村落,孕育了这位军事奇才坚韧的毅力与无畏的勇气。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一首《囚歌》在大厅回响,道出这位将军的伟大气节与壮志豪情。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遭扣押,他严词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于狱中作《囚歌》明志,誓与反动势力抗争到底。

  2007年5月,位于惠阳淡水街道的叶挺纪念馆迁至周田村,与叶挺故居、育英楼、读书亭、腾云学堂、会水楼等一起组成叶挺将军纪念园,并于2011年9月10日对外开放。叶挺纪念馆馆长秦蓝介绍,叶挺将军纪念园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的客家文化、侨乡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融合在一起,集弘扬叶挺精神、展示客家传统文化和发展生态旅游于一体,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开园以来年均接待游客80万人次。

  “今年,我们开设了《叶挺家书里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共展出12封叶挺家书信件手札。”秦蓝表示,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纪念馆发挥红色基因库的重要作用,通过不同主题展,让人们更加深切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气节和奉献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学生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

  红色罗浮

  华南敌后抗日武装斗争指挥中心

  民记走读团来到坐落于罗浮山脚下的东江纵队纪念馆,立刻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纪念馆广场上一拨又一拨小学生列队依次入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兄弟……”纪念馆内,《东江纵队之歌》慷慨激昂,仿佛把大家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博罗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剑烽介绍,1943年12月,东江地区的惠阳、东莞、增城、宝安等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改番号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1945年春,中共广东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将东江纵队司令部迁往罗浮山。

  “当年5月底,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及军政干校全部迁到罗浮山,司令部就设在冲虚古观。”刘剑烽说,东江纵队领导机关抵达罗浮山后,开展了一系列革命运动,革命火种在罗浮山一带点燃,罗浮山成了华南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

  1945年7月,中共广东省临委在冲虚古观召开干部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七大精神,总结广东抗战以来的经验,进一步明确斗争策略和任务,一致通过了成立广东区党委、迅速北上创立战略根据地等几项重要决议。是年8月,由林锵云、王作尧、杨康华组成的粤北指挥部率领东江纵队第五支队、军政干校、鲁迅艺宣队等共1100余人北上,准备与王震率领的南下部队三五九旅会师,开辟五岭根据地。随后,东江纵队领导机关逐步迁离罗浮山。

  东江纵队是华南抗日战场上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被誉为可以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的“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如今,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学习,让人深刻感受到东纵精神绽放出的时代光芒。

  “穿一套红军服、走一段东纵路、唱一曲东纵歌、听一个东纵故事、上一堂专题党课、重温一遍入党誓词……”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曾庆香说,为进一步讲好东纵故事、弘扬东纵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纪念馆开展了众多现场情景体验活动,让游客以历史追溯者的身份,置身于这段穿越时空的精神旅程,触摸浸染了烽火硝烟的红色印记。

记者在了解粤赣湘边纵队战斗足迹。

  边纵威名

  山坳里建立起一支正规人民武装部队

  沿着蜿蜒起伏的山道,民记走读团来到惠东山区小镇安墩。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诞生地,也是其指挥机构所在地。

  坐落于安墩镇青山坳的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全面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预计7月完成。新的纪念公园以边纵革命英雄纪念碑、革命英雄雕塑群、飞鹅嘴烈士纪念亭、大门牌坊4个建筑为主要构件,增建边纵陈列馆,将运用多功能媒体重现边纵历史场景,形成整体红色氛围,并兼具生态、园林、旅游、休闲等多项功能。

  “粤赣湘边纵队是一支正规的人民武装部队。”安墩镇委组织委员张海丰向民记走读团介绍,1948年初,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成立并迅速壮大,为边纵在安墩解放区建立和迅速成军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粤赣湘边区党委在安墩黄沙小学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宣读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批准成立边纵的电报。1949年1月1日,边纵正式成立,并对东江各地的部队进行改编。

  据史料记载,边纵以安墩为根据地,先后向国民党军发动春季和夏季攻势,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攻和大规模“清剿”,打了近千次大小战斗,建立400多万人口、纵横千里的解放区,解放了边区的大片乡村和城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进入广东、解放广东铺平了道路。

  群山包围的安墩还拥有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江南地区行政督导处办公旧址、粤赣湘边纵东一支司令部、飞鹅嘴八烈士纪念园、营下五烈士纪念碑等多个革命遗址遗迹。“我们提出‘红色+绿色’发展思路。”安墩镇委宣传委员黄宇浩介绍,安墩将把革命遗址遗迹串连起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温泉资源和蜜柚种植基地,开发红色观光旅游,做大生命健康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

  

革命老区安墩镇葵双村种植了万亩蜜柚。

  红色+产业

  90后青年组团下乡打造蜜柚森林公园

  7位90后城市白领来到安墩镇葵双村,脱下西装戴上草帽,成为安墩蜜柚种植基地负责人,带动周边21个合作社、600多户果农种植万亩蜜柚,年产蜜柚1000多万斤。这是28岁龚柯宇及小伙伴“新青年下乡”的故事。

  “我乘一叶舟,顺着东江走,勤劳安置家,处处客家楼。两地一家亲,长宁爱心留,新江我的家,这是快乐洲。”整洁的村道、温馨的公园、小巧的菜园、雅致的院落,博罗县长宁镇新江村里,党支部书记黄绍源和村民唱起“村歌”。这是新丰江水库移民在罗浮山下的新生活。

  “这里充满古巷老街的味道,风景优美舒适,从客栈走出去就是西湖。”金带街里的民宿“后巷客栈”成为众多年轻游客住宿选择,甚至有位外国游客在此住了半个月。这是惠城老街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

  罗浮山下四时春,东江两岸新生活,民记走读团沿着东江重温历史,更深刻感受到新时代惠州绿色发展的新动向:依托青山绿水、千年文脉和红色基因,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健康产业、优势农业等特色产业,各县(区)蹚出一条条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红色+”产业发展新路子。

  惠东安墩,“红色+绿色”产业发展思路日益清晰,一改过去年轻人“冇鞋夹脚也要跑”的困境,吸引不少青年开民宿、搞农旅。随着安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红色旅游线路逐步成熟,龚柯宇和伙伴们计划打造一个蜜柚森林公园,建设田园一体化的乡村文化产业。“很快,你在安墩就可以这么玩:游红色革命老区,吃绿色山乡土味,逛乡村博物馆,农家乐里不思城。”龚柯宇说,新时代农村天地广阔,年轻人可以大胆施展才华。

  夜幕降临,水东街越发热闹。惠城把提升城市首位度放在重要位置,推动文创街区新业态发展,加大力度挖潜祝屋巷、水东街、金带街的文创、文旅内涵,探索文化商旅消费新模式。“老街文化与红色资源要不断活化利用,要将西湖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周边的业态要融为一体。”广东英秀文创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木勤介绍,西湖周边民宿发展大有可为,希望更多民宿做出特色。

  红色传承

  千年榕树下“红色讲堂”受欢迎

  “昔日精神如今光芒依旧,革命火种已好好传递。如今时代风云巨变,今日青年须精神振兴”。这是一位“暨大学生”在叶挺纪念馆的留言。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这是“河南农民工丁晓广”在东纵纪念馆的留言。

  “从革命先烈中汲取力量,我辈要继续为国家强大而努力”。这是惠阳中山中学一位学生的感言。

  民记走读团不由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叶挺纪念馆和东纵纪念馆,民记走读团遇见数千名当地中小学生,他们胸前戴着共青团团徽,系着鲜艳的红领巾,正接受着爱国主义教育。当清脆响亮的宣誓声响起,仿佛时空在交错、信仰在传递。

  “今天有4000多名中小学生来参观,而下个月预约的参观人数超过5万人。”东纵纪念馆馆长曾庆香介绍,纪念馆还培训特别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解东纵历史,让孩子们更好理解惠州红色故事,增强孩子们的爱国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在麻榨镇中心村,村里那棵超过1100年树龄的大榕树下,“大榕树讲堂”已经开设了近5年,成为村民和孩童最爱上的“红课”。市委宣传部驻中心村第一书记吴安军介绍,2016年开始,中心村党支部邀请当地老同志、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村民和学生都可以来听,不少村民甚至抱着小娃娃一起听。

  “‘大榕树讲堂’成了中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道美丽风景。”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水华说,将进一步美化乡村,将红色元素融入农村观光项目,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民记走读团有话说

  博罗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剑烽

  将红色元素更好融入群众生活

  红色文化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代代相传中绽放光芒。博罗是一片红色热土,我们要利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通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艰苦、勤劳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

  在博罗,不少乡村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村庄建设中,依托当地特有的红色元素和红色文化建设红色故事长廊,打造红色主题小公园,集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把红色元素巧妙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村民在茶余饭后到公园散散步,劳作之余可以追忆革命前辈,谈谈古今,在休闲中感悟红色精神。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整合有关部门和乡镇资源力量,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如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事迹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并通过《博罗党史》等刊物和各种媒介,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推动红色精神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增进群众对党的认知和感情,更好地将红色元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惠东县白盆珠镇横江村第一书记李正文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

  我有幸作为市民代表参加“走读百年惠州”大型采访活动,前往惠东县安墩镇参观学习,感悟先烈先辈革命精神,真切感受在党的领导下安墩革命老区发生的巨大变化。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该镇葵双村的蜜柚种植基地,村里以“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摘帽脱贫目标。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地在成功打造蜜柚产业“一村一品”的基础上,结合镇域红色遗址、温泉康养基地等生态资源,正规划打造“红色文化+田园康养+农业观光”田园综合体,积极搭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载体。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这次走读学习之旅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产业兴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参与”发展模式的巨大效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学习,开拓创新,因地制宜,扎实推进驻点村乡村产业链的构建与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红色东江问答

  1.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在大亚湾登陆是什么时候?

  A.1938年10月11日 B.1938年10月12日

  C.1938年10月13日 D.1938年10月14日

  2.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梅花馆位于惠城哪条老街?

  A.金带街 B.水东街

  C.文兴街 D.打石街

  3.“叶挺将军故里”是指惠阳秋长哪个村?

  A.茶园村 B.白石村

  C.周田村 D.双田村

  4.1945年3月,东江纵队司令部迁到哪里?

  A.南昆山 B.象头山

  C.罗浮山 D.莲花山

  5.1949年10月15日,哪一支队伍从惠阳淡水进入惠州城,宣告惠州解放?

  A.东江纵队   B.粤赣湘边纵队

  C.惠州农民联合会 D.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

  (本期党史知识问答正确答案依次为:B、A、C、C、B)

  文字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刘建威 欧阳成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汤渝杭

分享到: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