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 奋力谱写“活力惠阳”新篇章

[报料热线] 2831000

  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关口,新增公办学位3.05万个,精雕细琢中的淡水老城焕发新活力,100%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过去五年,惠阳区经济社会建设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智造高地”的体量和质地稳步提升,“活力惠阳”展现勃勃生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惠阳将如何抢抓机遇,打好临深牌,在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方面展现新作为、呈现新姿态?

  在9月27日召开的中共惠阳区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惠阳区委书记翟伟锋代表五届区委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立足发展新方位,惠阳要紧紧抓住当前一系列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交通、资源等综合优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主动支持构建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深化对标学习、合作对接、协调联动,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奋力谱写“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新篇章。

  强产业

  着力打造“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

  城无产不兴。过去五年,惠阳坚持稳中求进、产业兴区,引进了一大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促进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动工建设、竣工投产,完成了一大批村级低端产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盘活了一大批闲置用地低效厂房,取得了千亿园区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要素集聚、项目集中、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智造高地”的体量和质地稳步提升。 

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现场。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如今,地处惠州融深的“桥头堡”、深圳东进的“第一站”,惠阳的产业发展正面临更多机遇。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惠阳要立足深惠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抓住深圳国土空间局限、优质产业外溢、向外拓展空间的重要机遇,推动深圳产业项目、科创成果与惠阳产业平台、要素资源无缝对接,积极探索“深圳总部+惠阳智造”“深圳研发+惠阳转化”“深圳孵化+惠阳成长”等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

  整合招商资源,面向广深港澳开展高标准、精准化、产业链招商,引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细分领域“单打冠军”,滚动实施产业项目“双百”工程,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围绕打造5千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加强与深圳各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接,推动双方在产业布局、项目落户、补链强链上务实合作、协同发展,依托惠阳(良井)智慧互联科技园打造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构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高地。

  统筹推进资源要素向六大产业平台汇聚,引导现有分散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提高园区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镇村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深入开展“腾笼换鸟”“机器换人”。

  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通过“科技+产业+金融”“5G+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协调发展,推动加快培育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同步推进酒店、餐饮、文娱、旅游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同时,坚持“房住不炒”,打好土地供应、金融调控、住房保障、住房租赁、市场管理“组合拳”,推动惠阳房地产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兴城乡

  对标国内一流城市,持续提升城乡生活品质

  过去五年,惠阳坚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塑造了城乡建设的新形象。今后五年,惠阳将全面对标国内一流城市,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发展,持续提升惠阳城乡生活品质和文明形象。 

惠阳正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

  惠阳将全面加强与深圳各区特别是相邻的龙岗、坪山在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交通路网等领域的规划对接,探索深惠两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系统研究、动态跟进、及时借鉴“双区”和“两个合作区”重大改革试点经验,以一流标准推进惠阳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不断提高惠阳发展质量、城乡品质和服务水平。

  惠阳将学习借鉴深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高标准推进南站新城、白云新城、石桥新城等新片区建设,打造规划设计一流、施工效率一流、生活体验一流的品质新区。滚动制定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实施一批城市“微改造”和“三旧”改造项目。统筹推进淡水老城改造项目,留住“老城味道”、焕发“新街活力”。

  在交通建设全面升级提速的基础上,惠阳将全面推进惠阳综合交通升级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内畅外快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半小时通勤圈。按照深圳第二机场功能配合推进惠州机场扩建升级,打造千万级干线机场;支持推动广汕客专、深汕高铁、深惠城际等轨道交通惠阳段建设,按照“站城一体”的规划建设理念,对惠州南站实施综合交通枢纽TOD开发,实现周边区域城市开发效益最大化;配合做好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惠坪高速、惠州湾高速等高速公路惠阳段建设,加快推进惠州“丰”字道路交通惠阳区内的“三横四纵两联”骨干快速路网建设,拉开发展大骨架;同时,统筹推进人民路、开城大道、金惠大道等城区主干道升级改造,加快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完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持续推进交通“治堵”,规范解决停车难题。

  健全完善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城市综合管理线索统一收集、迅速反应、高效解决、及时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惠阳城市的日常文明指数。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大攻坚”行动,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以及“六大美丽”专项行动,加快推进18个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项目和18个特色精品村建设,高标准打造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三产融合示范镇,不断开创乡村“五大振兴”新局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筑牢深圳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

  优民生

  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新增财力分配向民生领域倾斜,探索建立深惠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环卫、就业等民生服务共建共享机制,努力让广大市民在两地享受到均等化优质服务。”报告中提出,惠阳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教育方面,将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决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加强全区教育资源科学统筹、合理分配,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学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服务。

  医疗方面,持续推进健康惠阳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文化方面,巩固拓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深入挖掘惠阳特色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资源,用现代化的方式传播惠阳文化、讲好惠阳故事。

  就业方面,千方百计促进充分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易返贫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体系,持续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兜底保障方面,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本地财力、生活成本相适应的财政兜底保障机制,适时提高困难群众的财政供养保障水平,鼓励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地防止因病因灾返贫,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强党建

  对标学习深圳,锻造一支新时代“铁军”

  报告提出:“办好惠阳的事,实现跨越发展,最根本的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建强各级党组织,提升队伍战斗力,焕发创业新激情,凝聚发展大合力,构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队伍保障、作风保障。”

  围绕党的建设,惠阳将旗帜鲜明地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讲政治的高度总揽全局、狠抓落实。建强筑牢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扎实推进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施“强镇带村、强村带组”工程,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及其权力运行监督,形成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

  坚持以坪山为窗口全面对标学习深圳,深入实施比学赶超“十大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抓机遇的意识、抓发展的质量、抓工作的标准和抓落实的效率,用特区精神、政治历练和实践考验锻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铁军”。

  在人才选用方面,牢固树立崇尚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统筹用好各类型各层级各年龄段干部,推行一线培养、一线考察、一线选拔“三个一线”工作法,完善绩效考核及其结果运用机制,充分用好职务职级并行、干部能上能下、“三个区分”等制度机制,持续点燃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坚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聚焦发展所需精准引进人才,瞄准人才所需优化政策服务,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监督体系和制度机制,坚决查处不收手不收敛的违纪违法行为。

  同时,坚持党的领导覆盖各领域、贯穿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凝聚发展合力。加强党对武装工作的全面领导,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升双拥工作保障,推进军地联动、军民融合发展。全力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行权履职,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新阶联、无党派人士发挥优势建言献策,加强港澳台侨、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凝聚共识、助力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众志成城抢机遇、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延伸阅读

  五年来成绩单

  惠阳区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惠阳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奋勇前行,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交通建设打开新局面,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乡村振兴实现新跨越,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综合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关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从400多亿元跃升至700多亿;高新技术企业从不到30家增加至3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市场主体数量翻了一番以上;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六成。

  ●生态环境

  全区26条河涌全部消除劣V类,2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淡水河水质稳定实现Ⅲ类标准,达到25年来最佳状态;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珠三角地区现代林业示范区。

  ●民生福祉

  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2020年起安排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专项资金各1000万元,高效办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微实事;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25所,新增幼儿园37所,新增公办学位3.05万个,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区、镇、村三级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城乡建设

  东华大道、云新大道等一大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精准稳定脱贫;100%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5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文/图(除署名外)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李芳娟

分享到: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