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华获评惠州唯一一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报料热线] 2831000

  2月25日清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来到北京的林健华抬头凝视着气势恢宏的12根大理石柱。马上,他将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与1980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一起接受表彰。

  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公示名单中,广东共有44个先进个人和38个先进集体受表彰。林健华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是惠州市唯一获此殊荣者。

  “大会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时,我倍感激动和鼓舞。”谈及当天的情形,林健华记忆犹新。截至当天,林健华的扶贫工作生涯,恰好11年。

  

林健华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一本本笔记本记满了村民诉求

  林健华是土生土长的龙门人,现为龙门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龙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扎根在基层第一线,深耕农村,服务“三农”。在此期间,他曾参与“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担任过两个村的驻村队长,促进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帮助贫困村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2010年,林健华来到龙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挑起了龙门县扶贫工作的“担子”。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为尽快进入角色,他深入农村一线开展调研,了解贫困村实际情况,与群众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倾听他们的心声。

  每次走村入户,林健华都会把村民的需求及他所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时间长了,笔记也写满了很多本。一本本泛黄的笔记本,记录了他走访所见所闻、村民诉求和解决情况。

  在他看来,掌握一线实际情况,才能精准施策,做好扶贫工作,“施策不精准,就会走弯路,脱贫质量就不高。”

  据林健华回忆,早年在入户走访时曾遇到一户贫困村民,户主陈叔身体健朗有劳动能力,但不愿外出务工,收入来源全靠平日在村前屋后打散工。陈叔的生活状态让林健华心生不安。

  “扶贫扶志要两手抓,我实在不忍心看他们家一直这样下去。”经过多次入户劝导,向陈叔宣传勤劳致富、自力更生的理念后,陈叔和家人对勤劳致富的新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憧憬。

  摸清陈叔一家具体情况后,林健华连日与民政部门协调,核算清楚准入条件后,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同时联系当地企业,为陈叔申请了离家近的就业岗位,每月能有两千元左右的收入。

  陈叔的事例只是林健华多年扶贫工作的缩影。从扶贫“双到”时期到脱贫攻坚阶段,林健华用脚步丈量了全县10个镇(街)和156个行政村,走访了1000多户贫困户,为困难群众协调落实住房改造、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方面政策,与贫困群众和帮扶干部一起探索产业发展路子。在勤入户、勤走访中,贫困户对林健华越来越信赖,群众对他也是一片赞誉。

  

林健华(左一)用脚步丈量了全县10个镇(街)和156个行政村,走访了1000多户贫困户。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通讯员龙门宣 摄

  惦记住房改造,只为群众“有瓦遮头”

  在11年的扶贫工作中,为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问题最让林健华印象深刻。“以前政策叫‘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改造’,后来也叫‘泥砖房改造’‘危房改造’。实质上,都要让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说起住房改造的各种情况,林健华打开了话匣子。

  自到扶贫办工作以来,林健华一直在推进落实这项工作。他无数次走进各种破旧、有隐患的乃至人畜混居的贫困户住房,对贫困户解决住房问题的渴望也愈发清晰和理解。

  在一次住房改造工作中,贫困户罗叔向村委会提出要求优先改造自家住房。但当时村内改造指标已经公示完毕,一时间让村干部犯了难。林健华立即驱车前往罗叔家,一方面安抚其情绪,为其做好思想工作、宣传相关政策;另一方面,积极与镇村协调,关注是否有松动指标。恰逢镇内另一户贫困户因自筹资金紧缺而自愿放弃房屋改造,林健华和罗叔都看到了一丝希望。他马不停蹄地前往罗叔户口所辖镇村开展协商,最终为罗叔解决了住房改造问题。

  “对农民来说,‘有瓦遮头’是最大的喜事。”林健华说,每次看到贫困户住房改造后欣喜的表情,他深感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在龙田镇赖屋村的一次调研中,让他更加坚定心中的信念。

  林健华回忆,当时恰好碰上一村民新居入伙,院子里欢声笑语很是热闹。喜庆欢乐的氛围,不禁让他停下脚步多看了两眼。

  这时,户主赖大叔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消瘦的中年男子,就是曾经多次入户走访的林健华。热情好客的赖大叔连忙邀请他进屋作客,并递上茶水零食,连声感谢林健华与扶贫工作人员对他的帮助,才让他的生活有了大改观。“当时像是在亲戚家喝喜酒一样,发自内心地为他们高兴。”林健华说。

  正因有像林健华这样为龙门扶贫工作劳心劳力、时刻把贫困户记挂在心上的扶贫干部,2010年以来,龙门县共完成6000多户住房改造建设,使贫困人口实现有安全住房目标。

  电话24小时不关机,方便村民寻求帮助

  “我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就怕村民不给我打电话。”

  多年的入村调研以及政策宣传经历中,林健华都有意识留下电话号码,并与各驻村干部、村委会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工作不走弯路”。如今,有需要的群众都能在村委会中找到他的电话。

  去年,林健华接到了平陵学子刘同学的求助电话。该学生家靠年老的父母打散工与做农活维持生计,虽然刘同学也在勤工俭学,但学费依然难以凑齐。

  “不能让孩子因此而失学。”林健华得知情况后,向刘同学捐赠了500元生活费,并想方设法为其解决困难。除此之外,县扶贫部门根据实际纳入的边缘户进行监控,协调有关部门将刘同学一家依法依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启动扶贫济困,并在扶贫济困日捐赠资金为其解决欠缴学费1.77万元。

  系列举措不仅帮助刘同学顺利回到学校,同时也让林健华体验到一丝成就感。在他眼中,为乡村和村民干一点实事,不仅是行善积德,更是本职所在。

  “全国先进个人的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林健华仍在持续对接扶贫项目,积极落实“四不摘”政策,与广大扶贫干部努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要将工作想得太难。”他笑着说,“将基础工作做好,将农村工作做好,这是我应该做的。”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黄宇翔 通讯员 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邬欣欣

分享到: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