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护宝人 个个有绝活!龙门现有非遗项目41项

[报料热线] 2831000

  继去年8月龙门县公布永汉肠粉、沫柴头、龙门云吞、南昆山毛茶为第八批县级非遗项目名录后,近日,为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习传播活动,龙门县共评选出黄庆文(地派山茶)、邱飞群(清明艾糍)、张伟辉(南昆山毛茶)及黄伟平、钟永廉(龙门农民画)为第八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截至目前,龙门县有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项目13项、县级非遗项目41项;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4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14人、县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0人。他们既是非遗项目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龙门县非遗名录种类颇多,包括舞火狗民俗、林村盒箩制作技艺、地派山茶制作技艺、龙门年饼制作技艺等。

  龙门非遗多,是岭南文化宝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

  岭南名邑龙门,自古为番禺、增城地,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设县肇建。秉承千年广府文化基因,龙门人斗天辟地、昌明文化,在磅礴万山中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在龙门县已公布的41项县级非遗名录中,有民俗6项、民间舞蹈1项、传统美术2项、制作技艺22项、传统舞蹈6项、传统音乐1项、民间文学1项、传统医学1项以及传统体育1项,种类颇多,精彩纷呈。

  此外,龙门目前还获取50项(条)非遗资源线索,记录了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传承现状等情况。这是岭南文化的宝库,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

  比如去年6月25日端午节当天,“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互动体验活动在龙门县东较文化广场盛大开幕。端午集市、互动摊位尽显传统文化色彩,不论是扎染制作、陶瓷制作、湿米饼制作,还是手工龙舟制作等,让参与市民获取各式传统工艺的知识和技巧,提升趣味性和体验感。

  作为当日整个非遗活动的核心,龙门农民画长卷绘图和彩蛋创作也在现场进行。龙门农民画长卷绘图由龙门小学生及广大市民共同完成,积极畅想龙门美好生活,在长卷上进行涂鸦上色,让艺术表达更接地气,最终形成多层次、多风格的艺术作品,激活非遗魅力。

  记者了解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龙门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黄伟平携手5位龙门农民画画家,以“百年梦想”为主题,集体创作一幅长卷画作——《百年梦想》。目前,该画作正在加紧绘制之中,近期将完成并进行宣传与印制,这一非遗项目又将惊艳世人。

  非遗成文旅产业“硬核”特色

  纵观龙门非遗的发展历程,一些具有特殊地域内涵的项目,如舞火狗、龙门农民画、做棚习俗、西溪笋制作技艺,已经闻名省内外,甚至成为当前龙门文旅产业的“硬核”产品。

  站在南昆山九重远眺点极目,山峰与云海形成一道优美的天际线,可谓“林海苍茫绿接天,云山浮涌动苍烟”。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南昆山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最具药用和饮用价值的要数南昆山的珍贵特产——毛茶。

  南昆山生长着野生茶树,因茶叶上布满白色毫毛,故称“毛茶”。南昆山寿星众多,使得毛茶又有“百岁茶”之称。1981年,著名植物学家张宏达教授在南昆山发现这种野生茶树资源。据张宏达教授考究,南昆山毛茶生物碱的组成由3%~6%的可可碱代替了3%~5%的咖啡碱,不论晚上何时饮用,都不会影响睡眠。毛茶因咖啡碱含量极低,或不含咖啡碱,且可可碱含量高,故又被命名为“可可茶”。

  近年来,南昆山毛茶种植户、刚被评为南昆山毛茶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张伟辉用“绿青改红”的方法,在保留南昆山毛茶原有品质的同时,消除了入口的苦涩感。除了红茶,张伟辉还制作了白茶茶品,也获得市场认可。

  为进一步推动南昆山毛茶产业发展,2019年,龙门县成立毛茶协会,积极组织茶农规范种植,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大力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去年3月至5月,南昆山毛茶文化节线上推广活动举行,人们通过网络看到南昆山毛茶的宣传片、茶园风光、毛茶故事等内容,吸引了众多游客到南昆山品尝毛茶和选购毛茶。“毛茶好正,口水都流埋!”广东名嘴、电视主持人郑达到南昆山采风,偶遇南昆山管委会组织的毛茶宣传片拍摄现场,抵不住茶香诱惑,加入了品茶队伍,出镜为毛茶“代言”。

  近期,南昆山毛茶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当地正积极为南昆山毛茶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打造南昆山毛茶品牌,拓展市场,将毛茶产业做成富农产业。

  人文有赖“江山之助”。龙门的城池与山川、风俗、特产与风物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辅相成。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与城市性格一脉相承,又体现龙门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已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伟辉 南昆山毛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张伟辉14岁开始随父炒茶,积极向农户推广有机茶种植经验和制茶要领,带动茶农走有机茶种植道路,争创有机茶品牌,为南昆山毛茶走品牌化道路打下坚实基础。主动招收学徒、耐心指导,为南昆山毛茶技艺传承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黄庆文 地派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黄庆文12岁开始炒茶,自小家庭收入以售炒制的地派山茶为主要来源,坚持制作地派山茶至今30多年,龙门县及周边地区的茶客慕名前来购买;成立山茶合作社发动人们种茶制茶,已将制作地派山茶技术传授给10多人。

  黄伟平 龙门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

  1982年在传承人谭池发的辅导下学习龙门农民画绘画创作,黄伟平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创作风格。为扩大龙门农民画的影响力,他长期辅导培训龙门农民画后备队伍和骨干人才,积极到市文化馆开办龙门农民画课程,并到学校开设龙门农民画课堂,为推广龙门农民画出力。

  钟永廉 龙门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

  钟永廉结合传统龙门农民画表现形式,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新时代农民画。以农民画元素为载体设计研发衍生农民画产品,如农民画奖牌、抱枕、茶杯木垫、十二生肖明信片、草帽、T恤、创意彩蛋等,既传承龙门农民画的“根”本文化,又紧跟潮流创新发展农民画迎合市场需求。

  邱飞群 艾糍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

  邱飞群13岁开始协助长辈制作艾糍,熟悉制作流程,手法熟练,得到村民认可。现在每逢春节,不少村民都会邀请她帮忙制作艾糍。为了传承艾糍制作这一传统技艺,她每逢制作艾糍都会邀请村中妇女参与,不遗余力地对学徒们进行教导,使龙门县制作艾糍的家庭越来越多。

  延伸阅读

  践行文明旅游 领略非遗文化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日前,由龙门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2021年“文明旅游在龙门”系列活动暨非遗进景区展演活动在南昆山一叶桃园度假酒店举行。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和普及旅游知识,强化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大力倡导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绿色出游、餐桌文明,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

  据了解,在龙门旅游产业发展提质加速的关键时刻,该县以“5·19中国旅游日”为契机,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开展“文明旅游在龙门”系列活动,是把龙门红色革命历史、绿色自然景观、本地特色文化、文明出行和低碳环保理念结合起来,塑造龙门作为“游学相融”“红绿相间”“文明相随”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让广大群众享受旅游带来的健康快乐,推动绿色发展,落实文明出行,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次活动内容包括“文明旅游”龙门农民画主题画展、“最美龙门”视频大赛、旅游企业“文明之星”为龙门县文明旅游代言、推介红色徒步线路、开展旅游行业“新时代文明旅游服务礼仪”专题培训和红色徒步线路活动等。特别吸人眼球的舞火狗、舞貔貅、出凤等非遗项目展演以及林村盒箩、虎头花灯、龙门年饼、南昆山毛茶等特色非遗项目让游客在旅游休闲的同时,领略龙门传统非遗文化,品味精神文化“大餐”。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尽管活动当天天气炎热,但市民和游客参与热情不减。“我们是从广州番禺过来旅游的,恰巧遇上这个活动,活动举办得很好、很有意义。不管是展演活动还是现场的非遗项目展示,都能让我们了解和欣赏到龙门的特色非遗项目,非常热闹!”一名游客对活动赞不绝口。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黄宇翔 通讯员罗春玲 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通讯员黄克锋 利强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