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龙城乡村振兴显效:村村有特色 步步可见景

[报料热线] 2831000

  房前花红草绿,屋后绿树成荫,田间水流清澈见底,远处山景如画。漫步在龙门县龙城街道,放眼望去,村村有特色、步步皆为景,一幅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龙城街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体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积极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特色产业,营造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生根。 

兴泰农业三黄胡须鸡种鸡场的工作人员在筛选种鸡。

  ■农业强

  培育新增农业产值2000余万元

  走进龙城街道横田村,穿过一片绿意葱茏的香蕉林,远远就能听见鸡叫声。惠州兴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泰农业”)三黄胡须鸡种鸡场就坐落于此。作为广东省扶贫龙头企业,该公司多年来坚持“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养殖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有效帮助村民增收奔小康,走上产业致富路。

  龙门三黄胡须鸡肉厚雪白、嫩滑不腻、皮脆适口、味道鲜美。它不仅和西溪笋、蜂蜜、草菇一起被称为龙门四大土特产,还于2019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兴泰农业负责人介绍,得益于龙门三黄胡须鸡良好的品质以及远近驰名的品牌效应,去年,该公司全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达2.02亿元。

  “产业是富民之本、致富之源。”龙城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在深入各村、农业企业、田间地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挖掘龙城种植养殖、生态资源、龙头企业等优势,提出“一圈两带三基地”产业发展思路,推进农业由产量到质量的导向转变,建成一批带农益农成效明显的特色农产品项目。

  为扎实推动“美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当前,龙城街道充分发挥兴泰农业和龙门县顺喜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优势,建立起“企业+品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000余户农民参与相关产业,培育新增农业产值2000余万元。

  日前,好消息陆续传来:城西村“一村一品”丝苗米项目已通过街道验收;甘香村“一村一品”柑橘项目建设正在推进;横田村、黄竹沥村马古栗种植试验基地已完成建设,并种植马古栗50亩;三洞村蔬菜种植基地正在申报县级示范农业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的龙城街道,正在不断放魅力。

  ■农村美

  每月农历初六为“村庄清洁日”

  有了致富产业,还需要有美丽的人居环境。二者相互辉映,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欢歌。

  对此,龙城街道三洞村的村民感受颇深。走进三洞村,可见村庄干净整洁,满目青翠,水田绿意葱葱。蜿蜒的村道两旁,色彩缤纷的格桑花错落开放,掩映在干净的青山绿树下,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派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

  在此之前,该村村民也曾被满是泥泞的土路困扰。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泥巴路蝶变为干净整洁的“花路”,环境美了,交通便利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龙城街道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此,该街道创新“党员联系群众公示卡”“党员绿化责任岗”等做法,明确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设立5个类别对基层党员进行评分定级,并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纳入星级评定重要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3月起,龙城街道把每月农历初六设为该街道的全民“村庄清洁日”。当天,各驻村领导靠前指挥,村“两委”干部全员上阵,带动全体村民齐参与,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切实改善全域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目前,该街道已完成4座公厕及50户户厕改造任务,实现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实现省定贫困村污水设施管网接户率达85%以上、全街道各村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落实好“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覆盖率达100%;全街道100%完成2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和20户以上自然村内道路、巷道硬底化;100%完成自然村集中供水,水质达标,100%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在2020年度全县156个行政村“两委”干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评中,龙城街道的城西村、横田村、黄溪村、三洞村进入全县前20名。在龙门县组织的2020年度“美丽乡村”评比中,该街道有3个村参评,其中鸬鹚村、黄溪村综合排名进入全县前14名,每村获得县级统筹资金5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农民富

  挖本地特色资源走产业深度融合路

  “以前有时半个月才能接到一单活,收入很不稳定。现在不同了,活多得做不完。”龙城街道城西村村民谭活垣是一名建筑工匠,他口中的这种变化,是村内大部分从事建筑行业村民的共同感受。

  记者了解到,城西村素有“5个城西人、1个建筑工”的说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城西村就因木匠、建筑工匠的精湛手艺小有名气。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许多优秀的手工艺人空有一身好手艺但难有用武之地,仅能靠外出打零工维持生计。

  为此,惠州市住建局驻城西村工作组与村委会联合,组织村内工匠培训和考试,成立了广东省首个村级行业协会——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

  经过培训的工匠们“有技术、有证书、安全意识高”,得到周边客户的广泛认可,在效率与工价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以往100平方米的工程两个人合作得一周才能完成,现在5天就可以啦!”谭活垣说。

  品牌化的效应重新擦亮了城西村工匠的“金字招牌”,也逐步成为龙城街道一块响当当的名片。如今,该协会的口碑遍布龙门各处楼房建设点,走向了惠州其他县(区)及广州、深圳等地。经过工匠协会党支部的联系,20多名会员甚至赴澳门承接工程,工价翻了一番。

  据了解,一直以来,龙城街道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子。城西村的工匠、陈村村的厨师,便是这路上新竖起的“路灯”,他们为村集体及个人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充分的光亮,实现“一次输血”向“长效造血”转变。

  一圈两带三基地

  一圈

  打造一个镇(街)外围养蜂产业圈

  两带

  环城西——黄竹沥特色产业旅游观光带

  鸬鹚——黄溪特色休闲采风旅游带

  三基地

  奶牛产业基地

  三黄胡须鸡养殖基地

  优质丝苗米种植基地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卢泓宇 通讯员古伟珍 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