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永汉低冚村:忠义传承三百年 红绿融合写新篇

[报料热线] 2831000

  “南昆翠竹春长在,牯嶂青松迎朝阳。”龙门县永汉镇低冚村李绍宗故居遗址,有一份李绍宗文图资料供游客翻阅。作为龙门革命前辈、新中国成立后龙门首任县长,李绍宗在生前数次返回故里,留下不少追忆往昔、表达喜悦之情的诗句。如果这位龙门革命志士尚在世,定会为永汉低冚及龙门大地发生的喜人变化深感欣慰。

  位于南昆山山脉牛牯嶂东麓的低冚村,是传奇乡村。清朝康熙后期,反清义军茹扶兴、钟捷元等十八姓兄弟共21人在低冚开基,精诚团结,十八姓共奉一祠。忠义基因在低冚传承不息,创下龙门革命斗争多个第一:龙门县第一个村党支部、抗日战争期间龙门县第一个牺牲的革命烈士钟水容、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龙门县长李绍宗等。

  红色资源丰富的低冚村,是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村、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龙门县首个革命传统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基地。如今,低冚村融合“红+绿”资源,正在建设特色精品示范村。 

聚和堂。

  忠义基因

  聚和堂“十八桃园”

  牛牯嶂东麓低冚村,两侧皆山,曲水东流,溪河秀丽。夏日河水激荡,奔腾倾泻;冬天寒澈,水清石现。

  三国有桃园三结义,北宋有梁山水泊一百单八将设聚义堂。300多年前明亡清兴之际,龙门低冚则有反清复明十八姓结义兄弟,建“聚和堂”,在“十八桃园”上演微缩版“水浒传”。

  根据龙门县首本村史、2011年出版的《低冚村史》以及村民的讲述,低冚的传奇故事是这样的:相传明末李自成举兵灭明,复抗清廷。李自成败后,部将流徙他方,遍播反抗清廷的种子。清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会合中原“反清复明”义军开展反清战争,义军兵败后余部流落南方,其中一部几经波折在广东省龙门、增城、从化三县交界的深山峻岭扎根。这部人马依托牛牯嶂的丛山密林,与清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较量。清政府一直未能剿灭这支人马,最后与之议和招安。其中一支21人队伍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接受招抚,落籍低冚。21人队伍有十八个姓,结义为兄弟,和睦相处。

  清咸丰元年(1851)《龙门县志》关于清康熙后期龙门知县萧大成的传记中称,“永清(永汉旧称)低冚山寇负隅,大成谕以祸福即就抚,分命垦地耕种,荒莱尽辟,悉为良民。大成喜,更名其地曰‘归化’”。

  低冚村保存的一块断裂石碑,也佐证了上述历史。该断裂的石碑中间依稀还能看出两个大字“归化”,小字断断续续写着“广州府龙门县正堂加一级记录十次为恳恩赏示立石以杜后患……提标游府张城守守府赵合兵搜捕除……署理从化招谕刘十三就抚俱经申明……督提抚镇各宪免罪安插在案今据前情合准就田起围居住……准此给名归化里永远勒石遵守……康熙六十年二月初八给授抚子民刘子风黄孔生……”等字样。

  接受清廷招安后,十八姓兄弟在低冚繁衍生息,建村舍、奉祠堂、设公尝、立族规。十八姓结义兄弟在低冚建起了颇具规模的十八姓祠堂,堂号“聚和堂”。它既是低冚十八姓族人议事集会场所,也是公共祠堂。后世安放了十八姓祖宗牌位,供春节、重阳时子孙祭祀。

  清政府划给十八姓结义兄弟的山林、田地,全部属于聚和堂产业。低冚聚和堂曾盛极一时,财帛丰厚,粮粟盈仓。据低冚十八姓结义兄弟之一李逢春后裔编写的《李氏家谱》记载:“前人流传赞颂(聚和堂)诗联歌句,谨此举例:当年二八为苍生,北战南征到处迎;有志竟成天不负,如今凤阙尚留名;聚一堂序昭序穆,和万代俾炽俾昌;聚积盈仓藏富厚,和同世族乐丰年。” 

 

反映低冚人民革命斗争的油画作品。

  红色记忆

  低冚儿女浴血奋战

  据年老的低冚村民回忆,聚和堂的建筑相当壮观,但炮楼、炮台、萧墙等都在抗日战争前后被毁,只留下了祠堂。延续了200多年的聚和堂,在抗战时期经济上也彻底破产。

  在抗战岁月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低冚潜藏多年的义气与冲劲再次勃发,涌现出以李绍宗为代表的一众革命儿女,在雄峻万山中抗击敌伪、浴血奋战。

  1940年1月,龙门地区我党最早的武装斗争组织者王达宏到低冚,在大围组建龙门县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队伍——永汉抗日自卫队,后更名为永汉自卫联防队,初期50多人参加,后发展至100多人。

  李绍宗是低冚李姓第九代孙,他与低冚十八姓的后代们一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低冚根据地,带领增、龙、从、博边界广大山区人民闹革命。

  1940年初,李绍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低冚村第一位中共党员。当年8月,中共龙门县工委领导下的低冚支部成立,李绍宗任支部书记。

  1945年春,经东江纵队主要领导同意,王达宏、李绍宗等人回乡变卖家产、购买武器,于2月21日在低冚村大围举行武装爆动,第二天就攻陷永汉,拉起东江纵队增龙博独立大队,约200多人参战。

  解放战争时期的低冚伏击战载入史册。1947年3月16日,江北支队在黄柏司令员指挥下,在低冚河沿河地带设伏,成功伏击了由国民党增城县县长彭济义和龙门县县长张超然率领的两地县警大队的反动武装,击毙敌军5名伤15人,俘敌32人,我军以少胜多。战报发至延安,新华社播报了这次伏击战。

  低冚伏击战后,国民党反动派加强了对低冚的控制,低冚村的党组织和人民武装跳出重围到牛牯嶂和南昆山上继续战斗。其中,李绍宗率部相继参与组织和指挥坳头伏击战、塘角浦战斗等。

  1948年3月,龙门县人民政府在龙门西族成立,江北支队第二团(后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第二团)团长李绍宗接受中共江北地委任命为龙门县长,在全县各地组织和成立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方政权,建立民兵组织。1949年8月26日,李绍宗率东三支二团参加解放龙门县城的战斗,第二天一举解放了龙门县城。

  此后,李绍宗担任新中国成立后龙门县第一任县长,在全县开展了肃清匪特、取缔反动门道会组织、镇压反革命、查烟禁毒、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为龙门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低冚村胜利广场(局部)。

  活化资源

  革命老区变身网红打卡地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活跃地区,低冚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除有革命人物,还有大围祠堂、低冚伏击战遗址、妇女夜校遗址、聚和堂宗祠、前阵哨岗等革命遗址。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财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革命老区发展的强大动力。

  凭借丰富的红色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村风民风,低冚村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村。低冚“红色村”项目于2018年6月开工建设,投入省级资金、企业资金、县镇级资金共4350万元。当地充分挖掘低冚村红色资源的潜在价值,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设计规划,整体串联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既还原历史风貌,又增添新时代的元素,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村庄绿化大行动。历时10个月后,低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低冚“红色村”项目划分为前导区、胜利主题区、抗争主题区、史实主题区等4个区域。每个区域精心策划打造,内涵丰富。

  例如在低冚大围——永汉抗日自卫队成立地旧址上重建聚和堂,占地面积259.2平方米,为青砖外墙、琉璃瓦顶,厅上悬挂“聚和堂”匾额,厅内设以“增龙博大队的发展史”为主题的2个展室。聚和堂前设胜利广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广场入口建有“胜利之门”,门右侧为2个大型革命主题浮雕,广场中央栽有“18个姓氏”为座标的木棉树。不远处的低冚伏击战遗址建设成为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伏击战纪念公园,沿低冚河边而建,正方有一面刻有“低冚伏击战遗址”的纪念墙,公园内共有2条战壕、5组形态各异的战士战斗雕塑。

  “红色村”工程,使得小山沟一下子热闹起来,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低冚村成为龙门县首个革命传统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基地。2019年10月,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认定结果出炉,低冚村榜上有名,昔日偏僻山村变热门打卡地。 

低冚村李绍宗故居遗址。

  融合创新

  建设特色精品示范村

  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低冚村也精耕绿色生态经济,走出一条“红+绿”融合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立足生态资源,低冚村致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利用扶贫产业柑橘园、蕃薯地、花生地等,以自摘自种等形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一条街,以及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宣传、销售当地农特产品,增加群众收入;鼓励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和闲置房屋打造特色民宿和农家乐,提供吃住玩一体化服务……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永汉镇在过去数年打造了黄牛冚、低冚、梅州等一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当地政府将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美丽田园创建工作,除将鹤湖村建设为美丽宜居示范村,还计划将黄牛冚、低冚建设为特色精品示范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永汉镇计划开展系列活动,升级低冚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加大讲解员队伍培养,将低冚纳入全市党员党史学习、党性锻炼打卡点,联合龙门相关部门开展“红色低冚党员游园活动”等。

  打好“红色牌”,又念好“绿色经”,低冚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成为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延绵300年的聚和堂忠义精神,并没有因人口的迁徙而发生改变。“低冚好,花木四时春。‘十八桃园’流芳久,风云岁月浪淘中。时势造英雄。”《李氏家谱》序文开头诗词,正是低冚古今写照。

  延伸阅读

永汉:1939年成立龙门首个中共党组织

  地处龙门西南部的永汉镇,为“龙门副中心”,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拥有厚重的红色基因,龙门县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就是在永汉成立的。

  1927年12月19日,由广州起义余部整编的工农红军第四师转战龙门,使龙门人民首次见识到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政党——中国共产党。他们在龙门宣传中共的主张,从事革命活动,在龙门播下红色种子。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到永汉、麻榨、平陵一带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龙门注入了红色基因,发展了龙门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为龙门建立党的组织打下基础。

  经多方努力,1939年秋,中共增城特别支部在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虎头坪村民小组王捷云家建立了龙门县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永汉特别支部,由中共增城特别支部宣传委员梁永思兼任书记,党员有王达宏、王达尊、王捷云、王樊培等。

  中共永汉特别支部成立后,龙门地方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党员由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人,为党培养了干部,积蓄了革命力量。1940年春,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袁鉴文到龙门永汉成立中共龙门县工作委员会,并任书记。

  注重发展党员的同时,中共永汉特别支部也着力组建抗日武装和做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低冚大围成立的永汉抗日联防队成为由中共组织培育的龙门县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

  “星星之火可燎原,农民革命永汉先,三九特别党支部,大围成立武装连”,这是老战士们当时唱的歌。在中共永汉特别支部的引领下,寮田党支部、低冚党支部、鸦鹊垄黄牛冚党支部、鹤湖党支部先后成立。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党员不断增多,带领和团结人民群众,掀起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浪潮,谱写光辉的历史篇章。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杜晓燕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