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遗址前,聆听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在老英雄的诉说中,感受党和人民的伟大。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惠州市委教育工委、惠州市教育局组织全市教育系统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在不同年代的红色地标旁,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学习过程中,青少年心中的红色种子生根发芽。
讲述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纪念园松柏翠郁,丰碑岿然,庄严肃穆。4月8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来到叶挺将军纪念园,参加叶挺将军等烈士罹难75周年纪念活动。同学们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代表向铜像敬献花篮,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纪念园,了解叶挺将军生平。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近现代留下孙中山、周恩来、彭湃等革命前辈战斗的足迹,诞生了廖仲恺、叶挺、邓演达等众多革命志士,薪火传承了“东征”“东纵”“边纵”等革命火种,现有革命旧(遗)址400多处。依托“家门口”丰富的红色资源,惠州各级各类学校把课堂搬到校外,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市区江北街道党建公园,也是一处新的红色地标。前不久,惠州市第一小学的马瑞浛同学在这里为学校师生现场讲解“长征精神”,带领大家了解当年红军战士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艰苦长征;学生讲解员肖玥和陈锘铜分别给大家讲解了“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在惠州市第二十七小学党史墙前,副校长黄花迎正慷慨激昂解说中国的发展史。为了让学子能随时随地学党史,校园里满是“红色印记”。学子们驻足党史墙前,听着那些动人心弦的红色故事,感受新中国发展的艰难历史。
“五老讲师”进校园送去鲜活党课
博罗县响水中心小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与地方共建共育的红色学校,也是“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为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该校建设“红薪长廊”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阵地。“红薪长廊”分为“长征重要事件”“重走长征路”“长征英雄”等部分,将长征精神融入日常教育与学习当中,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红色文化学习环境。
在用好红色资源的同时,惠州教育系统还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以感同身受的鲜活体验,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亲历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人,也是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财富。4月上旬,惠阳区委教育工委、区关工委、区教育局组织起“五老讲师团”,联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活动。从惠阳区第五中学、沙田中学、良井中学,到惠高附属实验学校、镇隆中学等学校,巡回宣讲持续开展半个多月。宣讲中,“五老讲师团”以惠阳本土红色革命历史沿革为主题,辅以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为青少年学子送去一堂堂生动鲜活的党史教育课。
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惠州青少年深读党史,学思践悟,一颗颗爱党爱国的种子正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惠州日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