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惠州吹响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大行动”号角
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首个专门聚焦深圳都市圈方案文件印发实施
惠州日报讯 (记者李向英)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大湾区城市群抢抓“双区”建设机遇的当下,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惠州,正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主动积极支持“双区”建设。4月30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首个专门聚焦深圳都市圈的方案文件——《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这是惠州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的一大动作,吹响了融圈“大行动”号角。
惠州风光。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汤渝杭 摄
惠州贯彻实施“双区”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市委、市政府对“双区”工作高度重视。在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指出,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和深圳都市圈重要成员,全力支持、积极融入既是我们鲜明的政治态度,也是惠州发展的必然抉择,要找准惠州在“双区”建设中的定位,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能。
为准确高效制定惠州抢抓“双区”建设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市委、市政府组织专门力量,从3月初广泛收集、学深悟透中央、省及其他市有关文件资料,深入市直有关部门调研,多次征求省直对口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区)意见建议。市领导高度重视,对文件站位、主要框架等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专门听取起草情况,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经过近40稿的修改后,经市领导审定按程序报批,《行动方案》以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印发实施。
《行动方案》的出台,既是惠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高度政治自觉;也是惠州“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惠州贯彻实施国家“双区”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对惠州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意义,有利于惠州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
沿海高速与厦深高铁交汇于惠东稔山如画的稻田之间。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王建桥 摄
明确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行动方案》结构上分为三大板块,8个部分,1.2万多字,共35条具体举措,明确惠州抢抓“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每条具体措施后面,还落实了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
在总体要求上,《行动方案》明确惠州抢抓“双区”建设的“五大工作原则”和“五大方面衔接”。“五大工作原则”为:坚持政治引领、服务大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优势互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五大方面衔接”为:加强与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衔接,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协同,在产业发展上承接辐射,在创新创业上学习借鉴,在城市建设上对标提升。
战略目标上,《行动方案》首次提出努力将惠州打造成“2+1+2”的城市目标,即打造“2个世界级”:世界级绿色石化能源基地、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要板块;“1个国家级”: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中心;“2个大湾区级”:大湾区高端绿色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基地、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品质城市。
重点任务中,《行动方案》明确惠州抢抓“双区”建设六大重点任务:加强城市空间及产业规划对接,承接大湾区先进城市产业外溢,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大湾区品质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并确定27项具体措施。
《行动方案》还明确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将重点任务、主要指标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县(区)和市直部门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同时树立“比学赶超”意识,科学选定赶超目标对象,学先进、补短板、强优势、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