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简称市卫生健康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学习党史和促进工作并举,不断创新学习形式,深挖红色资源,丰富学习内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并着力将任务清单变成满意清单,真正做到了用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卫生健康工作深入开展,用卫生健康工作实绩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自觉把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开展市直卫生健康系统党性教育培训班。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提供
把学习作为日常
党风政风医德医风不断提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若正确,行动就不会跑偏。惠州市卫生健康局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引领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自觉的任务长期坚持,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微型党课亮风采”“重温党史守初心”“党旗之下绽微笑”“心里话儿向党说”“红歌书画颂党恩”“百个支部亮品牌”“百场义诊惠民生”“讲好故事树标杆”“读书荐书乐分享”“我为发展献一策”……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增添了卫健特色。此外,还创新打造“红色文化云课堂”,在党建文化长廊设置学习阵地,引导党员扫码学习《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党章党规党纪》《习近平论卫生健康工作》《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员应知应会知识》等6个版块,并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推广使用;以科室为单位,每天早上开展“红色课堂十分钟”学习活动,每个人轮流领读,领读者提前学习,跟读者深思细悟。通过抓点带面,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了卫生健康系统的每一个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为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思想保障。
6月4日上午,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党员干部到东江革命纪念公园开展“重温历史守初心”活动。在用红色文化进行党性熏陶,强化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同时,市卫生健康局深入推动机关作风整顿工作,着眼解决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为抓牢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建设以上率下风清气正的好班子,市卫生健康局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干部职工人人持有“五问十字诀”“十防十不让”“三问三醒”三张提醒卡。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深化“十防十不让”具有卫生健康特色的作风建设和“三问三醒”警示教育目标,采取主题座谈讨论的方式深入查找作风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进行动态跟进。注重工作效果,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医患矛盾纠纷、不规范检查、外购药等突出问题作为作风整顿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整治,开展特定门诊和罕见病用药保障专项调研;制定“廉洁提醒卡”和“履职情况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对照作风建设要求规范言行;发出《疫情防控工作作风提醒函》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提醒函》,持续深化作风监督;妥善处理各类信访举报、案件转办工作,确保信访举报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医务人员为幼儿进行核酸采样。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提供
把工作落到实处
以群众为中心做好卫健服务
学史力行,党史学习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市卫生健康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10项惠民实事项目清单,狠抓落实。
疫情防控仍是2021年的头等大事,为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市卫生健康局党组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紧迫的重要政治任务。将新冠疫苗免费大规模接种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全力推进,开发市民预约疫苗接种网络平台,实现“全民个人在线预约”,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流程、整合资源,有效保证接种组织工作效率;全市共启用疫苗接种点125个,日实际接种能力为20万剂次/天,接种能力持续扩容。截至6月26日24时,全市累计接种443.97万剂次,其中6月7日单日完成接种达29万剂次,位列全省第1名;积极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选派629人医疗力量,6月5日连夜集结奔赴增城,24小时通宵奋战协助完成154万人口采样任务安全返惠;第一时间动员县(区)、市直医院组建采样支援队伍和医疗保障组,48小时内完成三区两县10个镇街及2个与深莞交往频密的重点区域全员核酸筛查201.31万人次……在市卫生健康局的科学部署下,广大医务工作者“白+黑”日夜奋战,同时间赛跑,同病毒斗争,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好评。
6月14日,惠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该名患者从香港经深圳入境,入境后按全程闭环管理转运至我市集中隔离点,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即转至市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全程闭环管理的背后,体现了惠州疫情防控工作之严密。据统计,截至6月26日,省内外重点地区返惠在我市落地管理3130人,均已落实健康管理并完成核酸采样。当前共设置重点人群医学观察场所24家(目前有在住人员的22家),在住人员2388人。为全力加强中高考的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全市8万多考务人员全部完成核酸检测,25个考点全部配备卫健副主考名单及医务人员,全力做好医疗保障。
“辟谣!网传惠阳良井有两名确诊病例的消息不实。”6月下旬,关于我市出现两例确诊病例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很快,经惠阳区卫生健康局及时验证并辟谣。在市卫生健康局的引领下,全市卫健系统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准确发布疫情信息,及时向群众提供防控健康知识和政策措施,并处置了多起传播疫情谣言。
早在2020年初疫情肆虐之时,市卫生健康局就成立了惠州2个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还发出了关于无偿献血和捐款支持防疫工作的倡议。为守护百姓生命健康,医务人员逆行出征,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全力以赴投入我市以及支援其他城市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最前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这场“战疫”中,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以及医疗救治等常态化日常中,每日约有2000多名医务人员坚守最前线岗位,3万多名医务人员在村级、镇级以及县级医疗机构等的疫情防控阵地上。在去年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党组织的凝聚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医务人员,全系统有413人提出了入党申请,35人被批准火线入党。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涌现优秀先进代表近600多人。其中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时任局长刘庆荣获评国家抗疫先进个人,并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说出“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惠城区中医医院00后援鄂护士刘家怡,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
“病有良医”是群众的核心诉求。全市卫健系统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深入社会调研,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优化急诊流程、推广智能诊疗、解决看病就医停车难等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序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助力多家医院上线互联网医院,为市民提供“线上发热门诊”“线上复诊”等服务,疫情期间,浏览量超过25万多人次,有效解答群众问诊咨询3万多人次。
完善医保制度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之举。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市医疗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的管理办法》于6月15日起实行。该办法在已纳入门特病种范围的病种继续保障的基础上,新增16个病种,目前我市门诊特定病种达到58个,在覆盖省规定的52个病种基础上有所扩大。同时提高了部分病种年度限额,从11个增加到19个。
把基层列为重点
健康扶贫解决基层“看病难”
2020年6月,采用市中心人民医院同质化管理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仲恺院区启用,意味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仲恺人民可享受到便利和优质的“三甲”医疗服务。按照“重党建、深改革、建高地、补短板、兴中医、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市卫生健康局聚焦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入推进健康惠州建设。
市卫生健康局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卫生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全力解决困难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以党建结对为抓手,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开展结对共建,在患者转诊、医务人员进修方面进行合作;积极推动三级医院与县(区)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发挥三级医院重点专科、特色专科,指导各三级医院以专科联盟等模式与县级医院健全对口帮扶机制,全市累计建立医联体39个,其中专科联盟22个,并以绩效评价等方式不断巩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1044间村卫生站全部实行“一站式结算”,覆盖率达到100%,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医疗结算服务;提升便利就医水平。智慧就医服务覆盖100%的三级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等智慧医疗服务便民惠民,120急救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城乡;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通过县招县管镇用、医学毕业生上岗退费、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长者支医、首席专家下基层、订单定向培养、晋升副高职称前下乡支医、下派挂职等多措并举,全面补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短板。2018年以来,市县两级共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派下沉优质人力资源700多人次,其中副高职称晋升前下乡支医119人次,全科医生137人次。据统计,2020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099人,比2018年增加2300多人;发挥“三医”联动改革合力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近三年我市公立医院次均门诊、住院费用及其增长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医疗费用控制取得初步成效。
4月17日至19日,刘庆荣带队赴贵州省黔西南州考察调研卫生健康领域东西部协作工作。在行程中,惠州市卫生健康系统分组深入黔西南州七个县(区)、黔西南州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考察调研,深入了解黔西南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医疗资源配置情况。根据部署,双方将深入推进两地卫生健康领域协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惠州将协助重点在专科建设、医院管理、医共体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帮扶援助。
局党组还积极组织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党员志愿者开展健康教育、义诊活动,激发广大党员在健康扶贫、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等工作中主动担当。每逢春节、“七一”、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局和驻点扶贫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活动。
把人民健康作为奋斗目标
开创全市卫健事业新局面
民生的核心是幸福,幸福的基础是健康。2019年7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获批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正式吹响高水平医院建设集结号。今年3月,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和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甲”,至此,惠州三甲医院总数达到6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卫生健康需求,推动“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是近年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着力点。
在新的形势下,市卫生健康局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党史学习教育,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建设,卫生技术人才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助力卫生健康事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着力加强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市中心人民医院高水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1年5月底,累计引进钟南山团队(呼吸科、胸外科)、钟惟德团队(泌尿外科)、何明光团队(眼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团队(生殖团队)等4个团队:11个临床学科,1个科研学科,共有592名博士硕士。全市胸痛、创伤、卒中、重症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网络持续健全,市中心人民医院牵头建设卒中中心,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发布了2021年版脑卒中急救地图,全市有13家医院纳入版图;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成立创伤救治联盟,构建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损伤控制手术—重症创伤复苏”的一体化模式,成为国家级创伤中心建设的单位,全市已有18家医院加入联盟;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建设胸痛中心、累计7家医院建设了胸痛中心,市中医医院推动科室专病建设,制定治疗消渴病的特色专方,通过中医专科联盟、名医专家门诊形式下沉至基层;市第一妇幼保健院牵头成立惠州市儿科联盟,覆盖全市。
在国家卫健委2021年4月公布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结果中,我市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市中心人民医院绩效考核获得A等级,全国排名第126名,比上年提升了56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进步也非常明显,均获得了B++等级,全国排名分别为第297名、335名,比上年分别提升了89名、191名。
为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全院总开放床位达1500张、车位达1000个,同时启用全天候起降的空中救援停机坪,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软硬件升级推动医疗服务驶上提质增效快车道。市中心人民医院金山院区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红花湖院区、市公共卫生医院等项目正根据不同的进度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在基层医疗层面,惠东、博罗、龙门县的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三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项目完成主体封顶,各县区全力以赴加快8家乡镇卫生院升级为县区“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建设,多祝镇、杨村镇卫生院已投入使用,石湾镇卫生院基本完成建设,平海镇、永汉镇、横沥镇卫生院正加紧施工,新圩镇卫生院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立足卫生健康工作,市卫生健康局将继续扬起鲜红的党旗,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提质,加快实现卫生健康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服务体系从数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提升型转变、人民群众由被动应对健康问题向主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转变,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健康基础,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健康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刘惠 温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