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各界热议“比学赶超看县区·惠城站”系列主题报道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社会各界热议“比学赶超看县区·惠城站”系列主题报道
勤练内功唱响“提升城市首位度”最强音

  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一场“新赶考 新答卷·比学赶超看县区”大型采访活动,架起了连接我市惠城区和南京市溧水区的“桥梁”。7月14日至16日,主题报道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品质以及公共服务等三个主题重磅推出;深度展现惠城区在“比学赶超”行动中比什么、学什么、怎么赶、如何超,推动该区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题报道读起来酣畅淋漓,在踏上新赶考路之际,让人精神振奋”“感触最深的是惠城铁军‘务实担当、创新进取’的变化”“跳出惠城看惠城,看到了溧水和惠城发展变化的‘双城记’,让人耳目一新”……一石激起千层浪,好报道,反馈“好声音”。“比学赶超看县区·惠城站”系列主题报道推出后,引发惠城社会各界热烈关注、争相留言,纷纷谈感想、提建议,与惠城唱响“提升城市首位度”最强音同频共振,与惠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同奋进共喝彩。

  在比学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

  联动式的主题报道,跨越时空做出纵深观察。

  “7月14日,我认真看了《惠州日报》《提高城市首位度 惠城要全速转动产业“风火轮”》的报道,觉得主题报道很有深度,我深受启发,触动很大。”惠城区科工信局局长宁攀认为,该报道切中了惠城产业发展的要害,不仅对惠城和溧水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而且详细介绍了溧水区、江宁区、福田区等先进地区关于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有利于惠城在比对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

  宁攀说,溧水区把制造业作为看家本领,提出“从制造起步,因制造而兴”的发展思路,制定《溧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总体方案》,对于惠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首位度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比学赶超看县区·惠城站”系列主题报道也引起了企业对“双城”产业发展的反思。“非常巧合的是,天安数码城集团分别在溧水区和惠城区同时布局建设新型产业园。展望未来,南京天安未来生态城和惠州天安数码城有望‘同台PK’,园区发展也要劲吹比学赶超之风。”惠州天安数码城副总经理向阳说,要将这三期报道珍藏起来,作为接下来园区比学的“宝典”。

  跟标杆比,学习亮点;跟自己比,超越昨日“功劳簿”。“透过报道,惠城改革前后的对比清晰可见。”惠城区住建局建设工程管理股股长骆秀军说,报道系统展现了惠城改革增效的赶超“画像”:从前,工程审批管理领域涉及部门多、审批难、环节杂、耗时长,是企业不能承受之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适时推出,审批时限被压缩,工作流程不断优化,信息化利用率不断提升,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通过报道,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地区相比效率还不够高,引领性的举措不够多,我们决不能等待、迟疑、满足。接下来,我们要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吸收先进经验,一如既往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骆秀军说。


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公司的国际实验室。

  将采访“笔杆”和“话筒”交给市民代表

  开放式的主题报道,体现群众“急难愁盼”呼声。

  此次“新赶考 新答卷·比学赶超看县区”大型采访活动创新组建由媒体记者、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和市民代表组成的“比学赶超观察团”,将采访“笔杆”和“话筒”交给市民代表。

  “天下西湖三十六”,如何让惠州城市名片西湖脱颖而出?围绕西湖这个文化大IP,观察团都有话说。“在整个采访报道过程中,我特别关注惠州西湖及周边区域更新优化。日前,市委、市政府实施西湖优化提升工程的‘第一拆’,与城市品质篇报道推出同一时间,报道还提供扬州瘦西湖的文化和环境提升经验。”市人大代表、“比学赶超观察团”成员邓苑萍认为,这说明报道抢抓新闻热点精准,反映群众心声及时。

  “建议改造下角南路为下穿隧道式快速路,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复合开发地下空间。”邓苑萍说,具体来讲就是将下角南路的交通性道路下沉成地下通道,把地面空间恢复为惠州西湖景区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整合西湖旅游资源、美化景观、塑造人车分流的游憩空间;同时地下负一层可结合车辆通道,充分利用周边地下空间进行商业圈开发,丰富西湖旅游内容;负二层地下空间做配套停车场,从而大大缓解西湖停车难问题,推动惠州西湖打造成惠州“城市会客厅”,更好实现山水城相交融的景城典范。

  “我希望可以在家门口就可以快速办理基本的业务。”惠州头条APP网友谢蓉蓉看完系列主题报道后建议,对比溧水区188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村(社区)办理,惠城基层政务服务能力还需要继续提升。

  惠城区政数局审批协调服务股负责人陈奕杰回应称,结合市民反馈,将选取两个镇(街道)作为“基层政务服务共建示范点”,推进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统一预约、综合受理、一网通办”,发挥改革示范引领作用;尽快完成13个镇街“湾区通办”自助终端设备全覆盖,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打造“有深度、有速度、更有温度”的基层政务服务品牌。

  为政府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

  调研式的主题报道,落脚点在于推动发展。

  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李小鹏看完系列主题报道后,结合惠城千亿级高新园区的发展,提出园区“融深”发展新方向:充分利用好惠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心城区和深圳都市圈重要成员的优势,深度融入“双区”建设,做好“湾区所需、惠城所能”以及高新区“又高又新”两篇文章,大力承接“双区”外溢产业项目,在园区开发建设、政策支持以及提升服务上“勤练内功”,建设一流园区。

  在促进惠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通过比学其他先进地区,宁攀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发力以实现“赶超”:高屋建瓴,尽快出台制造业发展工作方案;推动镇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内硬件及软件设施建设,增强园区集聚力;加快引进具有清晰产业功能定位的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更大更包容更高质量的“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探索专业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加快形成人才新优势。

  “惠城区作为市中心区,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宁攀认为要抓好商贸服务、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提升产业首位度。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商圈,进一步复制推广“保税+新零售”模式,在更多商圈布局跨境电商体验店,从土地、人才、融资等方面扶持总部经济。

  除了经济领域外,医疗、教育关乎民生根本,系列主题报道也引发了相关部门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报道有所呼、教育有所为。”惠城区教育局局长林初明说,围绕“扩资源”,将持续扩大基础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继续推进公办校(园)建设;聚焦“优结构”,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和保教质量提升的扶持力度,深化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紧盯“提质量”,推进教育国际化,探索集团化、特色化办学。

  针对系列主题报道提出的关于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和医联体建设话题,惠城区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戴慎湘说,接下来也有“一盘棋”的打算: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着力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科室设置不规范、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配置不齐及基础设施破旧等问题;成立医疗联合体,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组建专病联盟,使慢性病诊疗与管理水平达到同质化,引导患者有序流动,节省患者医疗成本,使基层床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惠城融媒宣

分享到: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