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牢牢扭住“五个振兴”积极探索特色路子

原标题: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惠州牢牢扭住“五个振兴”积极探索特色路子

  走进惠城区水口街道万卢村,一片金黄色的稻田映入眼帘,农户们正在收获晚稻;在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干净整洁的村道和富有瑶族特色的公园等,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贫困村的蜕变;在博罗县泰美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正在参与开展道路“单改双”及硬底化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近年来,我市立足乡村“五大振兴”,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完善乡村治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硬任务方面持续发力。当前,我市正牢牢扭住“五个振兴”,以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具有惠州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稻田丰收。

  产业振兴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又到了晚稻收获季节,在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里,农机手正在操作收割机,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被收入机器中。

  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由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牵头打造,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机+科技+互联网”的模式进行生产和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如今已形成稻米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研发、农业旅游的全产业链模式。2020年,该产业园实现主导产业产值约12亿元。

  在前不久召开的首届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大会上,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在全省17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中脱颖而出,荣获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大科技创新示范园。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为抓手,强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梯次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亮点纷呈,基本实现“一县(区)一省级产业园”的布局目标,形成省、市级产业园梯次推进格局,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补齐补强融合发展产业链、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激活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园在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市已创建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市级农业公园,建设范围涉及27个镇(街)。

采收稻谷。

  绿色引领

  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发展

  走进博罗县柏塘镇小洞村,灰白色调的统一建筑风格特别显眼,村头巷尾和路口田间,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成为装扮小洞村的星星点点。惠城区汝湖镇在实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项目时,在上、下围村建设猪栏餐厅、乡村匠艺馆、乡村运动公园、花田集市等特色景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近年来,我市系统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

  目前,全市1043个行政村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村庄环境卫生得到大幅提升,基本达到全域干净整洁,省级新农村示范片19个核心村、46个省定贫困村、144个示范村已形成示范效应,引领全市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村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我市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惠州市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立足惠州资源禀赋,按照“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原则,整合资源,串点成线、扩面成片、聚集要素,打造一批集农业产业、农旅观光、文化体验、特色风貌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博罗县柏塘镇小洞村。

  全面振兴

  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惠州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没有省直单位及珠三角城市对口帮扶,主要靠自身力量帮扶。据统计,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市各级各部门共500多个帮扶单位和7000多名党员干部与省定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挂钩帮扶,实现帮扶责任全覆盖。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市“绝不停顿松懈,啃下最难啃骨头,不折不扣完成脱贫任务”,重点聚焦未脱贫人口开展挂牌督战,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今年5月底,惠州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市“三农”工作实现历史性转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迎来了全面推进、阔步发展的新阶段。7月23日,我市驻镇帮镇扶村组团单位到乡镇开展对接进驻,标志着我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拉开序幕。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从市乡村振兴局获悉,我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结合乡镇建设行动,开展驻镇帮扶、分级帮扶、组团帮扶,打造“生产在农户、基地在乡村、加工在乡镇、增收在农民”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接二连三、三产融合”的乡村经济发展新业态,让乡镇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

  ◎乡村声音

  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农机手李青山:我以前在广州从事畜牧工作,如今家门口有了产业园,我可以回到村里工作,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除了工资收入外,我家的农田租给产业园还有一份收入,一举多得。

  博罗县柏塘镇小洞村村民邱红娣:以前我们这里的菜园没有这么整齐,比较乱,后来村里给我们提供材料,由我们自己负责改造。实施“四小园”微改造以来,居住的环境变得美观、干净、整齐,房子改造后有了屋檐,看起来就像小别墅。

  驻惠东县多祝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蔡剑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工作队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任务。

  文字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图片 惠州东江图片社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