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谋”定而后动
揭秘中国男子速滑冬奥首金背后的故事
高亭宇一跃而起,跳上了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的最高领奖台,潇洒地在全世界的瞩目下挥动双臂!这样的场景,他和教练刘广彬期待了很久、很久。
58天以前,在2021-2022赛季速度滑冰世界杯系列赛结束后的几天,刘广彬仿佛已经看到了这块金牌的轮廓,但那时他心里的话不能对外说。
四站世界杯系列赛是北京冬奥会的资格赛,也是外界观察各国(地区)运动员水平和状态的最重要窗口。在这四站比赛中,高亭宇的表现有些飘忽不定:既有在波兰站比赛中破场地纪录夺冠的高光时刻,也发生过起跑犯规、弯道失误等意外和小插曲。
2月12日,高亭宇在“飞人大战”中疾驰。
但是,刘广彬并不担心,他和高亭宇对于世界杯赛的目标只是在拿下冬奥会参赛资格的同时检验训练水平、观察对手,这些目标全都实现了。
通过世界杯的比赛,刘广彬和高亭宇树立了信心,高亭宇的水平比封闭集训之后、出发比赛之前想象得更好。心中有数的刘广彬在后面的比赛中有所保留,有的场次甚至没有让高亭宇出战。
凡事预则立。刘广彬在世界杯赛中选择这样的策略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在北京冬奥会上主场作战压力巨大,如果在世界杯赛中成绩特别突出容易给自身带来压力,也有可能让自己变成对手的“靶子”。其二,北京冬奥会比赛的出发顺序跟运动员在世界杯赛中的成绩有关。如果总成绩特别好,在冬奥会上出场顺序就会比较靠后。到了比赛的时候,也可能因为前面的选手滑出好成绩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第三,据他观察,世界杯排名第一的选手往往最后拿不了奥运冠军。
“积分够了就可以,我们主要考虑北京冬奥会,想在前中段出场,不要背包袱。不管别人,做好自己,是我们的策略。尤其这个项目,每个人的实力非常接近,是难啃的骨头,我们把能做的提前做了。”刘广彬说。
2月12日晚的“冰丝带”,一切仿佛都按着刘广彬和高亭宇的计划进行。第七组出发,这个组次和八年前张虹在索契冬奥会女子1000米比赛中夺冠时一模一样,只不过那次张虹实现突破的日期比高亭宇晚了一天。
34秒32!高亭宇一出发就如同一道闪电,滑完前100米仅用了9秒42。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有人跟我说我这次不可能拿冠军,我就想跟他们说,这是啥?”高亭宇一边说,一边举起了手中的金色“冰墩墩”。
四年前,在平昌,高亭宇曾经说过,他要把那枚铜牌送给刘广彬。12日夺冠之后,他再次致敬教练。
“(夺冠)少不了教练的鼓励和支持。(他)一直给我希望,才会拿到现在的成绩,不然2018年之后我就退役了。”高亭宇说。
据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