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惠州人怎样过端午?色香味视听全方位沉浸式体验

  穿汉服,玩穿越,在跨越千年的时空隧道中追溯端午渊源、屈原爱国精神,在诗情画意的丰湖书院品味大气悠扬的古琴,聆听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品尝中华传统美食粽子……

  昨日,由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惠州市广播电视台承办,惠州新文娱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系列文化活动举办。活动主会场设在岭南书院·丰湖书院,在水东街、祝屋巷设分会场。活动中,市民在色、香、味、视、听全方位的感官享受中体验端午民俗活动。参加活动的市民群众纷纷表示:“这种体验式民俗活动非常有意思,可以‘沉浸式’体验端午习俗,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市民分享品尝重55公斤的大粽子。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情景交融体验端午民俗

  传统习俗蕴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本次活动打破观看和表演边界,将古典文化融入当代表达,充分利用丰湖书院原有庭院、亭榭、长廊、山水、小桥等空间,情景交融打造一场的沉浸式端午民俗体验活动。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活动中,由惠州市文星小学的孩子们表演的国学吟诵《橘颂》让在场观众感受到了满满国潮范。只见他们身穿汉服,抑扬顿挫,在展现吟诵这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情感。

  作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系列文化活动现场,粽子当然是“粽”中之重的存在了。活动现场,一个重55公斤、长55厘米,代表五月初五的三角大粽将作为“重磅嘉宾”闪耀亮相。除此之外,现场还分发了碱水粽、肉粽、甜粽等特色小粽供参与群众分享品尝。

  为营造端午节浓厚氛围,现场还开设了端午习俗体验文化集市,在妙趣横生的体验摊位上,家长们带上孩子体验包粽子、系五彩绳、插艾等民俗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的身影出现在活动主会场、分会场的各个角落,他们或参与公益捡跑,或为活动准备了精彩纷呈的节目,或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成为了端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组织了20余名会员来到现场,为市民们表演《重回汉唐》这个节目,展示我们的汉服文化。”惠州市华服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欧阳敏说。

  《东坡过端午》情景剧表演有氛围

  公元1094年,59岁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南下,踏足惠州。时至今日,人们对苏东坡仍然津津乐道。在他寓惠的两年半时间里,留下了大量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活动现场,《东坡过端午》情景剧表演,展现来苏轼与端午节的故事,传播苏轼寓惠文化。

  “人们把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香囊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活动中,主办方邀请了惠州文化学者林慧文和其女儿林立到场温馨互动,为市民讲述端午习俗,交流端午民俗。

  台上人声情并茂地讲述着端午节的由来,台下的听众则认真聆听,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市民吴先生带着8岁的孩子参加了本次活动,父子俩都觉得受益匪浅。“《东坡过端午》那个情景剧,真的是活灵活现,生动再现了千年前,苏东坡和惠州人是怎么过端午的,尤其是初夏吃荔枝的情景,让人亲切。”吴先生说。

  传统文化沙龙“漫话端阳”话端午

  随后,传统文化沙龙“漫话端阳”举行。沙龙邀请了我市著名岭南文化学者关建人、医学博士许岸高到场,围绕端午节相关习俗(包粽子、挂菖蒲、雄黄酒、佩香包)等展开话题。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说起端午节的起源,关建人表示其和祭祀有关。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国家的主要经济支柱来源于农业,对于古人而言,端午节首先是要敬祖、祭神,祈求风调雨顺,保障一年收成。其次是祈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此同时,其还是一个聚乐聚庆活动,老百姓聚在一起通过节日传递和分享快乐。

  许岸高说,现代研究发现,菖蒲和艾草都含有丰富的芳香物质,皆可提神醒脑,起保健作用;又能驱蚊去虫,预防虫媒疾病。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应该就是先民用来辟邪去病的作用了,故有些地方称端午日为“菖蒲节”“艾节”。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尚,端午期间,我市还将举行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如33号街区开展非遗文创市集、惠州慈云图书馆线上开展有关端午节日数字资源主题推荐及专题图片展等,旨在引导广大市民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侯县军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