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医疗队惠州队员陈江涛与杨嘉慧的守“沪”故事

  近日的上海,温度已直逼30多摄氏度,位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半夏路的浦东“火眼”实验室里,尽管开着空调,身穿防护服的“大白”们依然感觉有些热。

  与之相应的是实验室里“热火朝天”的忙碌氛围:4月10日23时至24时,“火眼”实验室实现了每小时检测5500管的速度,检测能力提升了30%。

  这个数字背后,是广东省援沪医疗队与华大的工作人员一起,针对实验室的流程、岗位配备人员数量,进行调整优化的成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主任技师陈江涛与技师杨嘉慧,正是这个“幕后”团队的一员。

援沪队员们在开展支援工作。

  从4月3日凌晨抵达,陈江涛、杨嘉慧与其他的广东“大白”们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星期。12日晚上,他们俩都通宵达旦地在实验室里忙碌。

  陈江涛是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临时党委委员、第四党支部书记。身为检验“老将”,除了本土抗疫,他还曾参与支援香港抗疫工作。

  此次抵达上海后,他的任务不只是助力核酸检测,还负责协调小组工作与物资、督查团队院感防控、参与“火眼”实验室流程优化改造等,每天晚上,他都会召集小组成员碰头,了解大家的工作情况和生活需求,给大家鼓劲打气。

  自4月5日“火眼”实验室开始接收核酸检测样本以来,陈江涛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但他对战胜疫情信心满满:“我将和队员们一起,不负重托,共同抗击疫情,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火眼”实验室分为试剂准备、拆包取样、样本提取等几个仓。杨嘉慧暂时所在的是拆包取样手动仓,即对不同类型的采集管进行分类,使样本顺利上机提取。

  你为我守“沪”,我为你守护。杨嘉慧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到上海,和想象中繁华的大都市不同的是,如今的上海静悄悄的。“但是上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及时给予我们防护物资和生活保障;接我们下班的大巴司机每天尽量走不一样的路线,只为带我们看看上海夜景;驻点酒店特意给广东队友准备了生日蛋糕……”她说,自己现在的愿望就是“助力守‘沪’,早日战胜疫情,以后再来看看车水马龙、欣欣向荣的大上海”。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周婷婷

编辑:任己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