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蓝天救援队:义举传递温暖 真情描绘蓝天

原标题

惠州蓝天救援队用大爱和专业护佑生命

义举传递温暖 真情描绘蓝天

  “请远离危险水域,预防溺水。”“遇到有人心脏骤停,一定要争分夺秒地急救。”近日,在江边、学校、小区、商场等多个场所,都活跃着一群“蓝色身影”,他们奔赴多地,向市民普及防溺水知识和急救技能。

  实际上,科普宣传只是他们所有行动中很“平淡”的那部分。他们的营救生命行动总是惊心动魄,水域救援、山野搜救、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救援行动甚至已经跨出国门,感动国内外政府机构和群众。

  携带专业设备,怀揣专业救援技能。身着蓝色队服的他们已成为“希望”的代名词,他们是惠州蓝天救援队,政府应急体系一股重要的辅助力量。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惠城区汝湖镇新光村的惠州蓝天救援队总部,了解该队成立8年来义无反顾营救生命的故事。

  聚在一起,心中有信仰,肩上有责任

  蓝天救援队2007年在北京成立,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民间公益救援组织。惠州蓝天救援队于2015年5月正式在惠州筹建。2018年10月23日,惠州市惠蓝青年志愿救援服务联合会(以下简称“惠州蓝天救援协会”)在市民政局登记,依托惠州蓝天救援协会,惠州蓝天救援队也正式组建成立,利立然担任协会会长及救援队督察。

  “70后”利立然,身材魁梧、行动敏捷。他10多岁时随父母从河源来到惠州定居,经过一番打拼,已拥有8家农家乐。回忆起成立惠州蓝天救援队的情形,他记忆犹新,“在一次救援行动中接触到蓝天救援,被其专业、无私所吸引,于是和大兵等几个人一起组建惠州蓝天救援队。”利立然说,他想做更专业更全面的救援。

  “大兵”全名是余红兵。他是一名公职人员,原本拥有闲适的生活,但他毅然选择了一条难走的公益路。他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开始做公益,后来越做越“上瘾”。当得知蓝天救援专业、强大、纯公益等特点,他热血沸腾,有一种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的豪情壮志。他和利立然重组惠州蓝天救援队,从之前的四五个人,发展到目前有正式队员129名、志愿者248名的规模;从建队时没有任何救援装备,发展到现在各项水域装备、山搜绳索、地震破拆及高空救援等一系列救援装备一应俱全。

  “队员们是很有爱心的一帮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是因为心中有信仰、有英雄情结、有责任感。”利立然说。

  救的是生命,付出的也可能是生命

  灾难救援是蓝天救援的一项主要任务,救的是生命,付出的也可能是生命。

  队员李志勇经营一家电子产品公司,从2008年开始做公益,了解到蓝天救援队这个组织后很认可,经过一年多的体能训练,特长考核、培训等,于2019年正式加入惠州蓝天救援队。

惠州蓝天救援队救护轻生跳江的男子。

  加入队伍后,李志勇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救援。上个月的一天,李志勇和队员去参加惠州蓝天救援队党支部活动,行驶到东江大桥时,发现一名男子情绪激动,想要跳江。李志勇和队友马上把车停到合适位置,劝该男子不要想不开。经过一番劝说,男子仍然表示要跳下去。李志勇毫不犹豫把鞋子脱了,随时做好了跳下去救他的准备。所幸后来警察把男子的家里人找来了,大家一起劝说,男子这才放弃轻生。

惠州蓝天救援队救护轻生跳江的男子。

  事后,李志勇了解到,该男子想要跳江的位置,水深仅1米多,这意味着,从高桥跳下,很有可能受重伤甚至可能付出生命。李志勇想想就有点后怕,但更多的是感受到身上的责任。“普通路人看到这种事也会帮忙,何况我穿了这套蓝色制服,更应该毫不犹豫地往前冲。我很明白,我们救援的是生命,付出的也可能是生命。”李志勇说。

  蓝天救援队和别的公益组织不一样,蓝天救援队面对的是生命的救援,很有可能非死即伤。为了更好地救援每一个生命,队员必须专业,而专业就要从平时的刻苦训练做起。

  为了让队员更好地训练,利立然把自己在小金口的一家农庄作为惠州蓝天救援队的训练基地,免费提供场地和训练设施。

  此外,惠州蓝天救援队在选拔队员时,有一套严格的入队标准,志愿者必须经过层层考核和培训,整个过程走下来,大概需要两年至三年的时间才能正式成为队员。

  蓝天救援队有严明的纪律,救援任务对技术的要求很高,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指挥者不会安排队员上前线。

  救援足迹遍布全国,“再苦再累都值”

  成立以来,惠州蓝天救援队不曾停歇,队员们用坚韧和果敢,谱写出一曲曲救援战线的动人赞歌。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区更是发生严重内涝,崔庙镇被山洪围困,道路中断、人员被困、房屋损毁,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惠州蓝天救援队紧急召开会议并制定救援方案,集结12名队员组建党员先锋队,驰援河南抗洪救灾。在救援现场,队员们辗转郑州、新乡、卫辉多地搜救转移群众及输送物资,驾驶橡皮艇穿梭洪水中,营救老弱妇孺,为医院转送危急病人,短短7天时间转移1100名被困群众。

  2022年6月,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生强降雨,韶关、清远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汛情严峻。灾情就是命令,惠州蓝天救援队组织19名队员奔赴河源连平、清远英德受灾严重地区,共转移527名受困群众。连续三天两夜高强度转移工作,队员们的脚掌长期泡水已经发白褶皱,大腿和手臂也被杂物刮出了许多伤口。但看到人民群众在自己的帮助下安全转移,他们都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这样大大小小的救援非常多,惠州蓝天救援队的救援足迹遍布全国多个地区,成为惠州民间救援队伍的先锋队、政府应急的好助手,以及广东省内领先的专业救援力量。

  为了更好地加强凝聚力,惠州蓝天救援队成立了坚强的堡垒——蓝天救援队党支部,支部党员6人,队里党员37人。蓝天救援队无私奉献,不收求助者一分钱,哪怕是一瓶水。

  跨国救援,向“险”而行

  参与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救援,见惯了各种场面,最令队员们难忘的是跨出国门的救援。

  今年2月,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7.8级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国有界,爱无疆。一声紧急集结令,全国各地蓝天救援队队员们踏上驰援救灾之路,惠州蓝天救援队派出10名队员,万里驰援土耳其开展地震救灾行动。

 惠州蓝天救援队赴土耳其参与地震救援。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在土耳其8天的救援行动中,10名队员克服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中,利用生命探测仪对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累了困了席地休息,饿了啃点面包、喝点水,没有大型救援工具则就地取材,借助木大梁、铁锹、锤子等进行人工开挖,只为最大限度地挽救幸存者。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与跨国救援,因为当地环境比较恶劣,我把遗书都写好了,怕真的有事发生的时候,来不及交代一些事情。”利立然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表示,自己身为惠州市蓝天救援志愿者协会会长,既要参与救援,又要时刻记挂着队员们的安全,心理压力很大。

  “这次队员们真的很不容易,为了抓紧时间救援,队员们赴土耳其救援以来一直没洗过澡,直到2月17日离开土耳其,才在机场洗了一次澡。”余红兵回忆说,离开土耳其时,惠州蓝天救援队将价值约2万元的帐篷和药品留给了当地。

惠州蓝天救援队赴土耳其参与地震救援。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最终,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参与救出3名幸存者,43名罹难者,给当地家属交代,还逝者尊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跨国救援行动,和以往所有救援行动一样,均是惠州蓝天救援队的自费行动,他们的大爱无私和英勇救援,感动了土耳其当地民众,也得到了惠州广大市民高度赞扬。

  不能为了未知的危险而放弃心中的信念

  惠州蓝天救援队的队员没有工资,没有额外的救援费用,但遇到救援任务时,他们都放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倒贴路费、油费、餐费,奔赴事发地实施救援。

  很多人会问:“这么危险,你们不怕吗?”谁不怕死?谁都是家里的支柱!怕!“我们都是普通人,都会怕,家人也会担忧,所以我每次出任务回来后,都会在队里洗个澡换身衣服再回家,让自己更自然,尽量少让家人担心。”余红兵说,“但总不能为了未知的危险而放弃去做有意义的事,放弃每一个人心中那执着的信念。”

  据统计,惠州蓝天救援队成立至今,参与各类灾难事故救援、活动保障任务3969起,累计成功转移人民群众3990人;搜救失踪人员443人;开展急救知识宣讲累计356场,总服务时长达125556小时,受益人数132086人。

  救援队成立以来,他们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先后获得不少荣誉,如广东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广东省优秀救援项目——水域救援等荣誉。

  在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背后,只有他们明白其中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他们不计得失,不计生死,在关键时刻变成挺身而出的“英雄”,用善行播撒人类真爱,用义举传递人间温暖,用真情描绘着他们心中的那抹“蓝”。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