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非凡十年】惠城桥东街道:争创一流街区 打造古韵桥东

原标题:

  桥东街道“拥抱”互联网新文旅,焕发千年古城时尚魅力

  争创一流街区 打造古韵桥东

  桥东设立县治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归善县衙所在地和苏东坡寓惠故居。源远流长的两江(东江、西枝江)文化,孕育了独领风骚的商埠文化、县衙文化、东坡文化、红色文化,素有“岭东首邑、东江商埠、惠商祖源”之美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桥东街道充分发挥归善故地、半岛春风的独特优势,推动古商埠“拥抱”互联网、发展新文旅,焕发千年古城时尚魅力。

  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桥东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惠强表示,桥东坚持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以文化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旅富民”行动,奋力“争创一流街区 打造古韵桥东”,为惠城建设一流中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飞“阅”古韵桥东。

  古韵桥东 文旅街区

  十年接续奋斗交出亮眼“改造更新答卷”

  在“变与不变”的权衡中,桥东蹚出一条文旅发展新路。

  悠久的县治历史,保存了惠州最完整的古城格局,全市六条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桥东占了两条——水东街和铁炉湖历史文化街区;全市三片历史地段,桥东占据了两片——惠新西街和桃子园历史地段,遗存有东坡祠、嘉佑寺、归善学宫、江逢辰故居等众多名人古迹、历史建筑。

  厚重绚烂的历史街区积淀,让人如视珍宝。“桥东县城历史遗迹的改造要‘修旧如旧’,找到保护与更新的平衡点。”在这场“变与不变”的权衡中,市、区、街道一体,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初衷,用心有力传承历史文脉,以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年接续奋斗交出一份亮眼的“改造更新答卷”:2012年,水东街一期拆迁圆满收官,开启惠城古街区改造更新的元年。十年来,桥东相继更新活化利用了苏东坡祠园区、水东街、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野岛文化生活社区、752艺术仓综合体等,将历史文化遗产串珠成链,品牌街区创建点燃了惠州城市会客厅建设的爆点。

  “硬投入”带来了“强流量”,仅2021年,水东街客流量就高达420万人次。原本日渐式微的老旧街区获得重生,“文旅小店”如雨后春笋般萌芽生长,水东街一跃成为网红打卡点、文旅产业集聚区。

  街区发展被“看重”。去年7月,水东街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名录,10月被认定为广东省首批、惠州首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今年8月更是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以保护之名,开启更新未来。“展望桥东古县城改造的未来,将着力在强点(一核)、美线(两带)、连片(六区)上下功夫,高质量塑造‘一核两带六区’旅游岛,为惠州焕发崭新光彩奉献桥东力量。”杨惠强说。

  千年商埠 电商高地

  抢抓东风发展互联网、新文旅等“创意经济”

  在“古城焕新”的商埠精神传承中,桥东以创意经济继续引领商贸新潮流。

  桥东因水而生、顺水而盛,得东江、西枝江两条“黄金水道”之地利,在明清时期就是粤东著名的商贸集散地,素有“东江商埠”之美誉。如今,桥东建成“互联网+商创”园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互联网、新文旅等“创意经济”推动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从十年前的六成跃升到近九成,古商埠跨越千百年时光,依旧欣盛。

  十年来,桥东街道抓住“互联网+”时代机遇,深入实施“3e工程”(e心向党,跟党创业;e心链云,筑牢红网;e心为民,党旗飘扬),引领互联网企业“跟党一起创业”,推动创建成为广东省首批、惠州市首个“互联网+商创”园区。

  目前,桥东引入了惠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惠州市乡村振兴网红直播基地、惠城众创空间、广东谷通科技等“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进驻了互联网标杆企业160多家,互联网企业产值33亿元,2016年至2021年平均增速20%。

  “互联网+商创”园区展现蓬勃新活力。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