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非凡十年】惠城桥西:建设更具活力、品质和温度的幸福家园

原标题

建设更具活力、品质和温度的幸福家园
桥西街道城市党建、城市更新、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服务迈出新步伐

  山水有助人文,涵养城市之韵。桥西街道环抱西湖、襟带东江,位于城市中心区域,这里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是古循州、祯州和惠州府城所在地,千年府城文化、千年东坡文化、千年西湖文化交相辉映,源远流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助力惠城建设一流中心区目标,桥西“幸福家园”建设翻开浓墨重彩新篇章,城市党建、城市更新、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服务不断迈出新步伐、攀上新台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幸福家园建设的美好场景不断上演,实现了街道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未来将聚焦惠城所需、桥西所能,抢抓‘双区驱动’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加快把桥西建成更具活力、品质和温度的幸福家园。”桥西街道党工委书记龚茜说,将优化提升街道能级,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品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市区金带街。(资料图片)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经济发展

  打造环城西“食购娱游”魅力带

  桥西街道辖区面积6.08平方公里,是我市设立最早、人口最多、商业和服务业最繁华的中心街道之一。这里城市要素集聚,是全区唯一没有乡村的街道,经济密度较高,以全区0.05%的面积创造了全区12%的经济总量。

  时间回到2012年,桥西以培育城市特色街区经济、总部经济、民营经济为抓手,推动辖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商贸、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欣欣向荣,以丽日、万家、天虹等商场为主体的百货商业圈,以麦地、下埔为中心的饮食娱乐商业圈,以环城西、滨江公园为核心的旅游休闲商业圈日趋成熟,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性消费中心。2012年,街道生产总值完成38.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2.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68亿元。

  十年来,经济发展蹄疾步稳。到2021年,桥西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靠前服务,扎实开展“小升规”工作,挖掘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为辖区经济增长深挖潜力、增添活力。发展数据不断上升,2021年完成生产总值123.07亿元,对比十年前增长了两倍多;第三产业增加值,十年来也增长两倍多。

  奋进新征程,携手向未来。桥西以新思维、新举措推动文旅行业、新消费行业实现新增长。“抓项目、重服务,以商圈建设带动经济活力。街道将借助西湖5A景区及金带街、中山公园等景观优势,打造‘府城新韵金带情’‘府城新韵夜桥西’,提高环城西‘食、购、娱、游’吸引力。”龚茜说。值得一提的是,桥西街道正大力推动西湖壹城商业综合体建设,将打造一个与西湖名胜风景区环境相协调,集饮食、购物、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商业配套项目,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城市品位,带动桥西环城西片区商业、旅游业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结合莞惠城际轨道“西湖站”的建设,位于环城西路和塘尾街交界处,毗邻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紧靠步行街商业中心区域,是旅游、购物的黄金地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商业开发潜力巨大。项目总投资超15亿元,占地面积约942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地下有4层,地面建筑6层。

  城市品质

  街区“修旧如旧”迎新生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也是桥西街道文化自信的源泉。

  近年来,配合西湖成功创建国家级5A级景区,与西湖平湖门一街之隔的金带街,也迎来了它“修旧如旧”的新生。这条文人墨客曾竞相聚集的文化老街犹如一名文质彬彬的儒生,风韵和气质自内而外,温润谦和如兰草君子,承载着这座城市的风雅气韵。

  目前,金带街整治提升后的复古风貌逐渐展露。金带街整治提升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许家铭介绍,通过修旧如旧、风貌塑造、分步实施等举措,充分挖掘街区民俗和科举文化精髓。

  改造还结合街区居民的急难愁盼事项,根据以往门楼线条重建东、西新门楼,结合金带街文化,改善居民生活空间,真正让古街改造惠民利民。“抬头看到的不再是电线‘蜘蛛网’,观感舒适许多。”金带街一商铺老板杨金玲说。

  结合正在对西湖5A级景区“腹地”进行的升级改造,未来,桥西街道将充分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挖掘、包装、推广力度,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创业”,培育文化创意、旅游、健康等消费休闲经济和节日消费新亮点,留住游客,带动消费,着力把文化势能转化为经济动能。

  有城市变美的“面子”,也要有群众受益的“里子”。桥西是市区老旧小区最为集中的镇(街),群众对小区旧改需求高。为此,桥西将提升城市品质的另一个发力重点放在这里。结合“惠民空间”老旧小区微改造,桥西街道麦地社区麦迪新村“惠民空间”改造在全市率先试点,饮到了小区旧改的“头啖汤”。

  “改哪里,群众说了算;怎么改,群众拿主意。”在麦迪新村小区“惠民空间”试点改造中,桥西开辟出一条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全新路径。通过入户调研、集中座谈、收集问卷等方式,最终确定整改清单,集中解决了居民“最急”“最需”“最盼”的问题。

  自主权大大提升,激发了居民参与共建的热情。居民黄时光曾从事建筑施工工作,为了保证项目质量,他和多名小区居民轮岗当“监理”,亲力亲为建设自家小区。小区居民从“看客”变“主人”,从“漠不关心”到“事事操心”,实现了“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

  在此以后,市区联动掀起了数百个老旧小区改造的热潮,这种“由民做主”共建模式被广泛复制。其中,桥西持续推动46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助力完善“家门口”公共服务体系,擦亮惠民之州城市品牌。

   文/图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利家荣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