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非凡十年】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统筹规划精准用地

  

原标题: 

   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助力高质量发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统筹规划精准用地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自2019年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将陆地、海洋自然资源纳入统一管理体系,推动国土空间管制与自然资源配置有效衔接,真正意义上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的统筹管理与保护利用,惠州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和保护迈入新征程。

  当前,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融深融湾,惠州正迎来发展新机遇。全市自然资源部门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理念,科学规划经营城市土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围绕“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品质提升做足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力量。

  

多祝镇皇思扬村成片新垦造的水田。

  统筹引领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搭建顶层管控体系

  地处南海之滨的惠州,背山面海,环拥西湖,自然生态要素丰富多样。“半城山色半城湖”这一生动描述,也是对城市山水林田湖海矿资源齐聚生态禀赋的生动注解。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进程提速,产业和人口的聚集,拥有土地空间和自然资源优势的惠州无疑迎来发展的历史机遇。如何将优势转化成发展实际?高质量规划好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形态和发展方向是关键。当前,市自然资源局正依托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速厘清城市资源底数,统筹城市发展策略和路径,擘画城市美好未来。

  作为广东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城市,惠州于2019年7月率先启动编制工作,当前已形成1个市级总体规划、4个分区规划、22个专题研究和1个数据库的成果体系。

  据《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显示,惠州未来的城市发展策略将构建起“主中心—副中心—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引导人口和产业要素向中心城区聚集。重点打造“3+7”重点工业园区,引导产业入园区,发展要素向园区集聚发展,助推产业的提质升级,土地高效集约利用。

  “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意味着城市规划顶层管控体系的搭建,科学谋划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格局,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真正地实现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规划统筹和引领,让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集聚发展。”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土空间规划将按照城市的既定目标和策略,科学划定控制线,布指标规模,统筹引领城市各要素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市自然资源局也持续完善中微观层面规划,织密城市建设管控体系,通过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村庄规划的编制指引城市建设和规划落实执行。

  “全市规划管理稳步实现从‘看得见’向‘管得住’迈入。”该负责人介绍,近些年来,市自然资源局进一步搭建全域全周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全市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等项目进度,实现全流程覆盖、全周期服务、全方位监管,积极构建信息化、智能化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提高规划管理信息化监管水平。

  

考洲洋沿岸新植红树林。

  用地保障

  八成指标用于工业项目,保障“3+7”工业园建设

  对比周边城市,惠州土地面积优势较为明显,但用地难仍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瓶颈。如何推动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将有限的指标用于高质量产业发展落地、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速闲置用地规模盘活和闲置用地成为破解用地难的关键。

  “好钢用在刀刃上,好地则要用给好项目。”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州深度融深融湾迎来集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惠州市自然资源部门深化引导,加强统筹规划,引领资源要素向工业倾斜,发挥效能,节约集约用地,正不断推动“惠州样本”领跑“湾区速度”。

  惠州深度融深融湾,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为城市插上了“翅膀”。近年来,随着“3+7”工业园区创新谋划,以土地要素为主导的生产要素密集向工业聚集、向园区聚集发展趋势不断强化。

  据介绍,自“3+7”工业园区谋划实施两年多以来,市自然资源部门依托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和调规工作的统筹开展,推动园区用地规划问题的解决。

  “始终让土地跟着项目走,土地要素优先布局到工业园区已成为共识。”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已统筹使用建设用地指标3128.58亩,其中用于工业项目2526.5亩,占比80.75%。省厅预下达惠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700亩,当前已安排使用1528.66亩(剩余170亩为乡村振兴预留指标),其中用于保障“3+7”工业园区范围内用地1526.74亩,使用占比达99.87%。

  除了用地外,作为海洋大市,如何利用好海洋资源、推动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考验着全市自然资源人的智慧。

  “加强用海项目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全力保障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等用海进展顺利,通过主动靠前服务,切实有效保障惠州重大项目用海。”该负责人介绍,围绕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用海,该局建立了重大项目“前置服务”机制,实行主动对接发送“提醒函”,提醒和指导各单位提前开展用海审批工作。同时,全要素帮助项目单位解决用海报批中的困难,全力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

  耕地保护

  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每年7月早稻成熟时,惠东县大岭街道春光村近800亩的稻田变成一片一片的金黄稻海。通过垦造水田工作,该村大量零散、闲散的农用地被盘整,改造成现代高标准水田,方便机械化种植,收入也成倍增加。

  闲置荒地变良田,低效旱地成沃野……随着全市垦造水田工作的大力推进,惠州很多村镇有了好资源。据市自然资源局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惠州实施垦造水田项目83个(24210亩),两万余亩滩涂、旱地、丢荒坡地被垦造成为沃野良田,乡村面貌大变样,农民收入稳提升。

  “粮食安全是城市稳定发展的前提,严守耕地红线就是守住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大力推进垦造水田、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不断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产能有保障,足额足量地完成耕地保护的各项目标任务,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当前,惠州新一轮垦造水田三年行动计划正迅速铺开。在超额完成2021年度省下达的1200亩垦造水田任务基础上,惠州2022年任务指标1600亩,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有14个项目完成立项,实施垦造水田规模达到4856亩。

  “土地是万业之母,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也是市民生活的基础。”该负责人介绍,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既是自然资源部门的责任所在,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做好统筹和指引,高效用好土地、守护好土地,引导产业项目建设、绿色生态发展有序发展、融合提升。

  生态修复

  营造修复红树林约6100亩

  惠东县黄埠镇白沙村村边的盐洲红树林保护区,每天都有几千只候鸟在此活动。红树蓊郁,鹭鸟云集,鱼蟹比邻而居,鸟鸣蝉唱。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的美誉,发挥着防风固堤、净化水质、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近年来,惠州市多方筹措资金推动红树林种植工作。

  2020年至今,惠州共开展了9个红树林种植修复项目,总投资约2.25亿元,种植修复红树林面积约406.68公顷。如今,在惠东的考洲洋沿岸、大亚湾的海滨,惠州海岸生态正发生可喜的变化,大面积的红树林种植,让海洋生物的和谐生态美景重现。

  “惠州有着281.4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在不断推动高效率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也是重要的一环。”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州以规划为引领,积极构筑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扎实推进海岸带生态修复,不断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有效遏制违法用海行为,既保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又兼顾好海洋发展与保护。

  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州主动担当,想方设法,积极争取各级资金3.8亿元,组织实施了13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营造修复红树林约6100亩,整治修复海岸线约31公里,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接下来,全市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功能管控,持之以恒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统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坚持规划引领,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全力推进《惠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同时,结合海洋综合管理需求,稳步推进退塘(养)还林还湿,力争营造修复红树林约1000亩。

  除了海域,在陆地,生态保护项目也在进一步开展。该负责人介绍,去年惠州大力推进矿山环境整治,全市绿色矿山治理复绿面积约34公顷,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创新服务

  全面施行交房即发证,实现办证“零跑动”

  过去,买新房要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往往需要在收楼后等待一两年时间,对于部分有着急需入户入学、抵押贷款、交易等诉求的业主造成了极大困扰。

  为解决新房拿证慢问题,我市通过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网上办理等举措,实施登记流程再造,提高新建商品房办证效率,实现“交房即发证”服务。

  “交房即发证”,是指已完成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新建商品房,在相关准备工作完成的前提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税务、住建等部门联动,在交房现场直接为申请“交房即发证”的购房人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实现购房人在收房的同时就可以领取到《不动产权证书》,做到住权和产权同步。

  当前,随着政府部门的不断推进,企业和市民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惠州“交房即发证”惠及项目也在快速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惠州已有112个楼盘共34689户新建商品房实现“交房即发证”。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市自然资源局正大力推进将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作为交房的前提条件,与相关部门联动提高质效,及时按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深度梳理全市新建的商品房项目以及已开发销售但尚未交房的商品房项目办证前的交易、竣工验收、权籍调查、商品房确权、核税缴税等诸多环节。

  同时,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为开发企业设置企业专窗,为“交房即发证”的申请企业开设“绿色通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打破信息孤岛,多部门联动谋求实事落地,重构业务流程,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联合推行“交房即发证”,确保“票证房齐到手”,实现购房者办证“零跑动”。

  “不仅通过高效办证保障了业主权益,还规范了市场、提升城市品质,并实现了税款及时入库。”该负责人表示,“交房即发证”是惠州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创新之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着力解决群众和企业的“急难愁盼”,创造了群众、企业、政府三方共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通讯员陈佛良

  图片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