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为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月七,取水吃。”广东、广西一带有储存“七夕水”的风俗,就是在初七早晨头遍鸡鸣之后,各家到井边或者河边汲水储藏。在龙门县龙田镇王宾村,当地村民及周边群众前来敬取“七夕水”——嘉泉,场景甚是壮观。
龙门农民画《仙龙嘉泉的传说》,展现王宾风情。 黄伟平、梁彩欢、骆雪芳绘。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翻拍
王宾村“七夕水”乃龙门名泉“嘉泉”
“金风玉露报新秋,瓜果筵开乞巧楼。”晚清民初龙门诗人李寿田在一首七夕诗中,描绘了久远的七夕风俗。七夕当天,龙门县城东郊的王宾村,敬取“七夕水”的场面一年一度上演。
王宾群山环抱,植被丰茂,大坑迳尖珵山下嘉泉奔流。根据清咸丰《龙门县志》记载,“嘉泉,在大坑迳尖珵山下,石壁数丈,泉从穴出,飞注而下,每潦涨,水浊,近泉数丈常清。泉下产螺,双月则双日出,单月则单日出,食之能解热疾。旁筑陂堤,可灌田百顷。”这眼泉水,亦称“仙龙嘉泉”。
这是王宾“七夕水”的水源地,周围郁郁葱葱,隔着数百米还没看到泉水,就已经听见竹林里传来的叮咚水声。
为了让水源免受污染,王宾村建造了一处人工园林绿地。三药槟榔、串钱柳、朱瑾等园林绿化植物,与原本的青翠竹林、高大叶榕相互衬托,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独特景观,既保护水源,又美化环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仿佛置身于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中。
王宾村附近、龙田一带,地下泉水奔流,热水锅(龙门铁泉)、圆冈(尚天然温泉)、江冚等热泉,自古有名,泽被民众,冷泉则以王宾仙龙嘉泉为代表。
勘探表明,王宾村大坑迳尖珵山下这眼天然自涌矿泉,泉水来自深藏约60米的地下,在岩层中经历二十余年缓慢过滤后喷涌而出,滋润着多个村庄和大片农田。上世纪90年代初,有人将泉水拿去化验,发现这是优质的矿泉水。
嘉泉“活水”引来了世界500强企业法国达能集团在王宾村兴建天然矿泉水生产厂达能益力(惠州)饮品有限公司。在一片绿野中,清澈甘甜的嘉泉水通过不锈钢封闭管道,从山上缓缓流入达能的现代化厂房里。在这座蓝色厂房里,经过大自然过滤、拥有均衡矿物质的矿泉水经标准化加工后,销往各地。
嘉泉水。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刘浩 摄
“七夕嘉泉文化”节现千人取水场景
按照《广东廖氏坚公族谱》记载,王宾开基于明代初期,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得益于嘉泉的滋润和哺育,王宾村多年来传承着七夕敬取泉水的习俗。
当地传说,七月七日晨,七仙女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人们在七夕早晨去河边取水,然后用新瓮盛起来,久储不变、可以治疗烫伤、去除疮毒等。七夕水用来酿酒,或用米兰花、茉莉花、玫瑰花等7种鲜花泡的七色花水来洗脸,效果尤佳。
结合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当地将嘉泉水以及七夕取水活动打造成七月初七文化节,以促进乡村振兴。2018年农历七月初七,“上善若水·嘉泉家风”2018年龙门王宾村七夕嘉泉文化节在王宾村开幕,上千名游客慕名而来。这是当地首次举办七夕文化节,为游客奉献了一场体现“仙龙嘉泉”特色、彰显龙田历史文化底蕴的视觉盛宴。
传递清水、读敬水祭文,然后用竹勺将清水分装到各个容器,浇灌祈福树,礼成后移步水坛用竹勺舀出的清水沐手,寓意嘉泉之水长流不息,福泽延绵……这是王宾村七夕文化节的一个画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水文化在此传承不息。
敬泉礼、汲泉藏泉品泉仪式、泉文化家风文化展览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其中举行的敬水仪式,让更多的龙田人记住水是龙田之源,倡导“上善若水”的高尚品质。
2019年,王宾村七月初七文化节列入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深厚的水文化底蕴的王宾村,具有打造“水韵田园”特色村庄和探索“上善若水好家风”文化的独特优势,未来可期。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