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南方日报评论员: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四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高度重视,嘱咐广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东牢记总书记谆谆教导,立足国情省情,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要求,聚焦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上担当作为,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些年,广东坚持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总抓手,以推动乡村振兴迈进全国第一方阵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不断筑牢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底板。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创新建设“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种业攻坚行动,深化产业园区建设牵引集群发展,以全方位推动产业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聚焦基础设施“突出短板”,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乡村建设行动,在全国率先建成农村人居环境五级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平台,4G网络实现行政村和自然村基本100%覆盖,农村5G、4G基站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聚焦乡村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治理“百镇千村”与文明镇村、民主法治示范村联创联建,全面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东农业农村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三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发挥。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广东基本省情,也是潜力所在。这些年,广东以功能区战略定位为引领,加快构建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珠三角核心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态势日益凸显,优质资源、高端产业进一步集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沿海经济带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态势明显,绿色石化、绿色钢铁、风电核电、海工装备等世界级产业带成型成势;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态势显现,正以“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油瓶子”对接珠三角、融入大湾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各功能区立足自身定位和资源禀赋,坚持打好特色牌、协作牌,在不同跑道上赛龙夺锦、各展所长、相得益彰,在实现经济增长同步跃升的同时,沿海经济带东翼4市、西翼3市,以及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珠三角9市2.4个、1.4个和1.8个百分点,区域协调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些年,广东坚持强基固本、守正创新,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实施文化强省建设“六大工程”,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建成珠三角地区全国文明城市群;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涌现出《白蛇传·情》《中国医生》《沙湾往事》《深海》等一批精品佳作,建成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国家版本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以“绣花”功夫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广州永庆坊、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潮州牌坊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时代光彩……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社会文明程度迈向新高度,展现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水乳交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时代良好风貌。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全省“一盘棋”,强化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创新工作思路举措,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我们就一定能奏响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协奏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新的更加动人的广东篇章。

  南方日报评论员

  

编辑: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