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阵地。7月27日,“新时代 新征程 推动惠州文明创建新发展”主题宣传“一把手”系列访谈活动走进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宇浩介绍,惠州坚持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好做实,今年将对140家传统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使市场“颜值”和“内涵”得到双提升,让农贸市场变成惠州城市生活的一个亮点。同时,惠州积极推动诚信经营建设,开展市场主体信用承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等主题实践活动,宣传放心消费等诚信经营知识,维护辖区优良的营商环境,为打造惠州诚信名片贡献力量。
建管结合
坚持科学谋划,综合改造“一场一策”
农贸市场是一座城市“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的综合体现。
“今年惠州高标准、高要求推进全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紧扣惠州实际,重新制定了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方案与建设管理规范,计划用3年时间力促全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再巩固、再整治、再提升,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陈宇浩介绍。
市市场监管局作为牵头部门,坚持科学谋划,先后制定《惠州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建设和管理规范》《惠州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建设和管理验收评分表》,明确每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场一策”推进落实。同时,拓宽投资渠道,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资”,鼓励各县(区)统筹使用驻镇帮镇扶村等有关财政资金和本级财政资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实现市场改造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在建管结合上,通过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重点开展农贸市场内的环境卫生、经营行为、消防安全以及市场周边秩序和流动摊贩整治联合综合治理行动,多个部门合力整治农贸市场及周边“脏、乱、差”突出问题,努力为群众营造干净、卫生、舒适的市场环境。
升级改造后的文岭新街市农贸市场。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目前,全市农贸市场分成商超型、建成区标准型、非建成区标准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型四种类型开展综合治理,初步打造了一批标杆市场。例如,在商超型市场升级改造方面,成功打造了首家商超型农贸市场——惠州智慧农贸市场;在建成区市场升级改造方面,成功升级改造了文岭新街市农贸市场、河南岸中心市场、平南综合市场、松江市场等。通过升级改造,既保留了传统农贸市场的“烟火气”,又提高了传统农贸市场整体功能、环境、品质和活力,为全市提供了示范样本。
据悉,我市现有农贸市场299家,今年要完成140家列入2022年民生实事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其中列入省民生实事13家、列入市民生实事127家。截至目前,今年应改造项目动工率达87.86%,已初步完成26家,正在组织验收。
接下来,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加强联合整治,与市商务局、市卫健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市城管执法局等13个单位和7个县(区)加强协作,凝聚工作合力,下好“绣花”功夫,进一步提升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抓好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改造和软件管理升级,全面完成省、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7月底、10月开展两次全覆盖普查+常态化N次抽查,对存在问题较多、进度较慢的县(区)开展有针对性的督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时整改到位,彻底消除死角盲区。在完善长效机制上,强化监管执法力度,严格规范农贸市场经营秩序;研究推动立法,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管理,从源头上破解农贸市场管理难题。
诚信经营
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创建放心消费环境
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拓展信用报告应用,实施信用报告代替企业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由企业在“信用广东”网自主打印信用报告,代替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相关无违法违规证明,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同时,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深度融合,根据信用状况对市场主体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措施,明确在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药品监管、知识产权、特种设备等5个重点领域统筹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此外,惠州还积极引导失信市场主体通过信用整改、专题培训、信用承诺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并按程序及时终止实施失信惩戒措施。今年,惠州重新完善了信用修复办事指南,并在广东政务服务网、惠州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惠州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公布,上半年已指导督促企业信用修复647户。
接下来,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推进信用监管工作,做好联合惩戒工作,加强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强化信用约束,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行信用风险分类监管。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