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传承千年文化基因 擦亮中医药特色品牌
惠州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长期产业积累助力中医药不断创新走向世界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这为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有着中医药历史沉淀与健康产业基础的惠州,积极锚定大健康产业集群新坐标,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打造“2+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1”,在建设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同时,积极发展生命健康产业。这个“1”,既契合“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也契合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健康湾区”要求。
“健康中国”战略正赋能惠州健康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惠州全面推进大卫生、大健康体系建设,筑牢中医药产业基础,完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产业链条,推动生命、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发展,致力将健康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惠州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千年古郡,人杰地灵。
惠州,江湖映衬,群山俊秀,气候宜人,植被茂盛。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为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葛洪著下《肘后备急方》到屠呦呦研发青蒿素,从罗浮山“洞天药市”到罗浮山百草油,从“一县五药厂”到建立中草药产业完整体系,承袭千年历史文化基因,惠州不仅造就一批本土特色中药品牌,更助力中医药不断创新、走向世界。
惠州境内的罗浮山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岭南中药资源库。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肘后备急方》启迪屠呦呦团队研发出青蒿素
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丰富的中药材,惠州境内的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岭南中药资源库。仅罗浮山,常年生长着3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就有1240多种,素有“南药宝库”美誉。
1600年前的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入罗浮山修道,定居、建庵、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道教哲学理论和医学著作,将道教推升进入一个更高境界,也使得“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声名远播,逐渐形成“儒释道”鼎立局面。
据相关资料记载,葛洪是三国时期著名方士葛玄的侄孙,曾师从葛玄的高足郑隐学道炼丹,尤喜“神仙导养之法”,一生两次入罗浮山。第一次入罗浮期间,他与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成婚,两人结成“神仙眷侣”,精究医药,为百姓治病。鲍姑擅长灸法,葛洪撰写于此期间的重要医药著作《肘后备急方》收录了大量灸方,可谓葛氏夫妇的智慧结晶。之后,葛洪返回故里,时仕时隐。第二次入罗浮山是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葛洪寻求丹砂举家南下,行至广州被刺史邓岳留下,遂隐居罗浮山,炼丹修道,著述不辍,直至终老山中。
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及至当代,中医科学家屠呦呦与同事一起查阅了大量药方,她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迪,研发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从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摄
传承“洞天药市”创建惠州特色中医药品牌
到了宋代,罗浮山的药师们在冲虚观旁开辟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洞天药市”。
据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记述:“粤东有四市,一曰药市,在罗浮山冲虚观左,亦曰洞天药市。有捣药禽,其声叮当如铁杵臼相击。一名红翠,山中人视其飞集之所,知有灵药。罗浮故多灵药。”
屈大均把罗浮药市与广州芳村花地卖素馨花的花市、合浦县廉州城西卖鱼桥畔的珍珠集市、东莞县寮步圩的沉香市集相提并论,称之为“南粤四市”。相传,鼎盛时罗浮药市绵延数里、入市者盈万,岭南乃至东南亚的药商云集于此,往来不断。
正是葛洪等无数名家名医积淀的医学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罗浮山有了独特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基因和优势,当地的山民世代采掘中草药,流传了不少民间秘方自不必说,还留下了多位古今名人制药、用药的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博罗县便以“一县五药厂”冠称全国。当时的罗浮山药厂、先锋药厂、白鹤药厂、葵丰制药厂、冲虚中药厂5家药厂,均是广东省知名的中医药生产企业,让博罗成为当仁不让的制药高地。
悠久历史品牌沉淀,也造就了一批惠州本土特色中药企业和品牌,如罗浮山国药、九惠制药、新峰药业、惠州市中药厂等。企业秉承“南药洞天”中医药文化,根据岭南民间中药验方,结合现代医药技术,研制生产众多中药品牌,如罗浮山百草油、罗浮山风湿膏药、复方风湿宁系列等。这些品牌是具有惠州本土特色和历史传承的产品,功能独特、疗效确切。
以罗浮山百草油为例,经历了1600多年的传承,从最初的炼丹制药变成一种祛风解毒、消肿止痒的便民药,由68味中草药提取的百草精和11种植物精油配制而成,从准备药草到包装需要经过72道复杂工序。如今,“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岭南中药文化遗产,“罗浮山百草油”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罗浮山百草油等惠州自主传统中医药品牌不仅走进千家万户,更借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日本、哥伦比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初步打开了国际市场。
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摄
形成中医药种植制造研发诊疗完整体系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长期产业积累,惠州已形成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制造、中药研发、中医诊疗完整体系。
近年来,惠州积极助力广东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系列政策,完善中医药政策保障,大力扶持中医药卫生服务和产业延伸发展。
惠州南药规模化种植已初见成效,红脚艾、沉香、巴戟、猴耳环、牛大力、石斛等南药在各县(区)广泛种植,博罗南药产业园入列广东省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推进以罗浮山为中心的GAP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建设、国家岭南药用植物园项目落地和罗浮山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的规划建设,高标准打造南药标准化种植基地与研发基地。
惠州全力扶持中医药制药研发企业做大做强。全市中医药生产企业有16家,规上中药(包括中成药生产和中药饮片加工)企业6家,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53亿元。其中,罗浮山国药、新峰药业、九惠制药等5家企业年产值超过亿元,成为惠州中医药制药产业的领军企业。
惠州本土中医药制药企业研发生产的系列中药产品,成为国内中医药品牌。例如,罗浮山国药的罗浮山风湿膏药、宫炎平片均为独家产品,消炎利胆片入选国家药典,新峰药业研发的感冒灵颗粒单品销售超亿元,“罗浮山风湿膏药”“复方风湿宁系列”“连番止泻胶囊”等被列入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惠州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框架,在市、县两级建制区域均设置有中医医院,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与此同时,惠州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非中医临床医生中医内科方剂应用培训工作,真正实现中西医“同诊同治同保健”。
传承与创新,厚积而薄发,惠州中医药正迈向更宽广、更深远的新舞台。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侯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