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誓师 看广东如何化短板为潜力板

  2月13日上午,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两个关键词“百县千镇万村”和“高质量发展工程”,格外引人关注。在岭南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中,广东开辟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战场。

  绘蓝图、定目标、出考题、找答案。围绕“百县千镇万村”的高质量发展,来自广东部分市县、省直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企业经营者代表一一表态发言,省委、省政府同各地级以上市签订责任书,珠三角地市与粤东西北地市双方签订对口帮扶协议。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对口帮扶协议,承诺的是“真帮实扶”。赛龙夺锦,比学赶超。赛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干劲,比的是勇挑大梁的胆识和能力。

  今天的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广东肩负着“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目标要求更高,意味着需要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规划的努力,到2035年再造一个新广东。实现这一目标,光靠珠三角不行,光靠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也不行,必须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投向广袤的农村大地,让县域这个重要支点强起来!

  为什么是“百县千镇万村”?

  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县域经济发展也不尽人意。农村是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短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最稳固的底盘也在农村。

△博罗县

  广东57个县(县级市)中,只有博罗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列第81位。这57个县(县级市)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周边的粤东、粤西、粤北,占全省面积的71.7%,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而GDP仅占全省GDP的12.5%。

  而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则是明星区、镇如“群星闪耀”:2022年中国百强区排行榜中,广东省有18个区入围,其中排名前10的区,广东占位8席,全部都在珠三角;《2021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中公布的全国百强镇名单,广东更是有30个镇上榜,也悉数来自珠三角!

  未来广东经济如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最大的短板在县域,最大的潜力也在县域。如何使短板变长、使潜力变现,是广东在现代化新征程上阔步前行的必答题。

  有学者点评,“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正是广东经济的薄弱环节,可谓精准把脉、对症施治!以县域经济为抓手,纵向到底,把村、镇和县连成一体,横向到边,把村与村、镇与镇、县与县连成一体,结成生产要素内外循环的网络,构建出县镇村三级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新平台。

  从去年年底开始,广东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就一直在深入调研、精心谋划之中,广东省委全会、省两会对此都有重点部署。癸卯兔年上班第一天,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提出,广东省委、省政府将举全省之力全面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设美丽城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

  做强县域经济,广东的底气在哪里?

  回望来路,广东率先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着眼当下,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在酝酿期。

  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广泛集中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这些地方和珠三角相比,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有人担心,村镇资源要素短板多,高质量发展谈何容易?!当然不容易。但也绝非不可能。至少,在珠三角,镇村经济成功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

△北滘镇

  在佛山,一个北滘镇就诞生了两家土生土长的世界500强企业,这里总面积不足百平方公里,却被誉为“最牛小镇”,成为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齐全的白色家电全产业链和小家电产品集群;再看东莞,一个小小的乌沙村,就有vivo和OPPO两家手机龙头企业并驾齐驱。全球每生产5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于此。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一个个镇村的发展脉络,汇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村镇经济发展史,如今读来,依然令人热血沸腾。

  和当年珠三角经济发展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同,现在粤东西北的县镇村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发展的条件更好,发展的机会更多,成功的概率更大。

  路路通方有百业旺。如今的广东,“致富路”四通八达:高铁运营里程达2367公里,居全国前列,实现了“市市通高铁”;截至2022年底,粤东、粤西、粤北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6000公里,缩短了粤东、粤西、粤北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打通了“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进入大湾区的快速通道……这些,都为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兴才能经济强。珠三角的快速发展,既可以为粤东西北的发展提供资源要素,推动产业有序布局转移;又可以让后来者从中汲取经验、规避弯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种种这些,既是粤东西北地区的后发优势,也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底气!

  锚定“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 广东打算怎么干?

  锚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广东重任在肩、责无旁贷。这片改革的热土、发展的热土,将如何书写新一篇“春天的故事”?

  今天的大会上,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逐渐清晰。因地制宜壮大县域经济、强化节点功能建设美丽城镇、加快城乡融合促进一体化发展,成为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点任务。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是关键,就是要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这些年,广东不少地方在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出了成绩,形成了特色。

  比如说,徐闻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让人眼前一亮。徐闻地处粤西的雷州半岛,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县份,全域面积基本上都是火山灰形成的红壤,土地贫瘠,但适合种植菠萝。当地就在菠萝种植上做文章,菠萝的种植面积达35万亩,成为闻名遐迩的“菠萝的海”。

  与此同时,他们一方面抓科技兴农,改变了过去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在省农业部门指导下摸索出“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最大程度上确保菠萝种植户增产增收。除了徐闻,广东还有许许多多的镇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城吃城”,比如梅州金柚、茂名荔枝、英德红茶、新会陈皮、增城菜心,形成了名村名镇名县名品,各展所长、各具特色,成为助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星星之火”。

  融入大湾区建设,是粤东西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因地制宜”。目前,广东已经建立起县级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扶持一批十亿元级企业,实现产业共建、产业共强,从而搭上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顺风车”。

  创新,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去年年初,广东农业部门以预制菜为抓手,实施“农业的工业化”战略,一年里在全省兴建了11个预制菜产业园,把市场一时容纳不了的鲜活农产品直接转化成预制菜,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的同时,大大延长了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和销售周期,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添加了一道可靠的“保险”。今年春节期间,广东预制菜销售总额超128亿元。而在春节前,广东农业部门推出预制菜“广东年鱼”,直接把因疫情滞销三年的湛江金鲳鱼销售一空。

  当下,广东广大干部群众正以“钉钉子”精神,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样本,朝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目标,只争朝夕,踔厉奋发,向着“更加郁郁葱葱”的“新广东”进发!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