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五大振兴”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

  惠州初步形成“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五大振兴”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农为社稷之本,农业安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五大振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三农”工作稳步推进。

稻田金黄,沃野飘香。(资料图)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粮食生产

  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直以来,我市将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全力以赴保障粮食生产。

  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市县(区)成立农业科技专家组下乡服务全市农业生产,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主导品种推介、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企、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疑难问题,提早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确保粮食稳产丰收。

  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晚稻收获时节,惠州市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测产验收在惠东县铁涌镇河潭村举行,测得平均亩产719斤,成为我市实现撂荒盐碱地种植水稻成功的先例。

  因地施策、分类治理、多措并举……惠州不断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粮食生产工作党政同责任务范畴和全市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全面消灭连片15亩以上可复耕撂荒耕地。我市还出台了《惠州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总体目标、时间要求、主要工作措施、保障措施等,加大资金支持。在《惠州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中,还特意提出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等政策……

  “通过补贴政策,减轻复耕负担,提高复耕种粮积极性,促进撂荒耕地复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把粮食生产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种植生产任务,面积和总产量只增不减。

  产业基础

  立足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农业知名品牌

  博罗县预制菜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重要推手;总投资达170亿元的大百汇现代渔业产业集群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历时2个月,打造了“湾区速度”的惠州样本……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一大批加工、流通、科研等领域的涉农优质项目选择落户惠州,成为了推动惠州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2022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29.96亿元,同比增长7.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惠州立足特色资源,已形成丝苗米、荔枝、南药、三黄鸡、金鮸鱼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了一批农业知名品牌,建成了一批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我市启动建设了7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探索“生产在农户、基地在乡村、加工在乡镇、流通在县城、增收在农民”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我市初步形成“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着力推动惠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惠州于去年11月中下旬在深圳举办了乡村振兴项目招商对接会。现场签约项目共22宗,投资总额约162亿元,涉及种植、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涉农科研、农旅等多个领域,一系列投资合作项目成功签约,一系列对外招商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招商对接成果丰硕。

  “惠州推出18类乡村振兴优惠政策,着重从产业发展、用地保障、金融支农等方面进行激励扶持,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振兴……”对接会强调,惠州将大力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全力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建设、投产见效,助力惠州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惠州乡村振兴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乡村建设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惠城区汝湖镇串联9个行政村和仍图圩镇,以东江为系带,打造集都市现代农业、滨水休闲、运动康养、亲子研学为主题的产业融合精品乡村振兴示范带;惠东县白盆珠镇串联9个行政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丰富的地热资源,打造“山湖毓秀、康养休闲”乡村振兴示范带;“生态田园·恬美瑶乡”乡村振兴示范带横跨龙门县龙田镇和蓝田瑶族乡,串联14个行政村,围绕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宅基地改革、农业产业布局、乡村风貌提升及融合乡村旅游等进行连线连片打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惠州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诗意田园和现代都市交相辉映的惠州。

  “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全市859个行政村(80%以上)向美丽宜居村迈进。农村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通,村级公共服务站、卫生站、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禀赋,推进美丽乡村转变为美丽经济,按照“美线强点、连点成片、以片带面”的总体思路和“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原则,注入富民产业,突出文化内涵,打造了“环罗浮山”等13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和成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当前,惠州各级各部门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高质量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全力推动惠州乡村振兴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列。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