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今后每年供应工业用地面积1万亩以上

  原标题:

   惠州多措并举为项目落户提供服务保障

    今后每年供应工业用地面积1万亩以上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与深圳都市圈核心之一,惠州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在优势基础上,惠州能为项目企业落户提供哪些特色保障服务,是众多企业家最关心的投资环境核心问题。在2023惠州招商大会现场,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吴欣,市工信局局长廖巍,市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曹红杰接受媒体采访,重点介绍惠州保障项目落户建设的政策“干货”。

  

2023惠州招商大会会场。

  服务大项目

  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惠州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呈现出重点项目多、投资增长快和投资结构优的特点。”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吴欣介绍,在重点项目支撑下,2022年惠州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二;工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提升至43.2%。今年,惠州的省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超过1000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十分之一。

  “我们把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吴欣介绍,惠州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机制”的模式,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实施挂图作战,全过程专员代办服务,集中力量解决项目遇到的问题;市政府建立“1+6+1”项目建设指挥调度机制(1个重大项目总指挥部、6个专项指挥部以及1个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有效解决项目用地报批、用海报批、环评审核、征地拆迁等阻碍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惠州坚持资源要素跟着项目走,聚焦“2+1”现代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打造“3+7”工业园区,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在用地上坚持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在资金上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倾斜,在生产要素上实施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保供稳价机制。

  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惠州陆续制订出台《惠州市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惠州市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项目“信用快审”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惠州市提升服务质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十二条工作措施》等系列文件,设立投资服务总窗口,推行延时服务,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零条件预审、免审、信用快审等工作机制,探索推动“拿地即动工、竣工即验收、验收即投产”,实现项目落地建设全面提速。

  吴欣表示,“惠州将继续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协调管理服务机制,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积极营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加快推进项目落户建设、运营投产。”

中韩(惠州)产业园(拼图)。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打造大产业大平台

  集中力量建设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3+7”工业园区

  制造业是惠州的家当、家底。“近年来,惠州聚焦实体经济不动摇、聚焦现代产业集群不动摇、聚焦产业园区不动摇,集中资源要素狠抓大产业、大抓工业项目,工业经济总体态势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增长后劲。”市工信局局长廖巍介绍,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1122.2亿元、增长10.1%,增加值增速6.3%,增速居全省第二;工业投资1396.5亿元、增速达42.1%,规模、增速居全省第二;百亿级工业企业达16家。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惠州将重点抓产业集群和产业平台,集中力量加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3+7’工业园区。”廖巍介绍,惠州将聚焦两个万亿级产业,紧盯补链延链强链靶向发力,引育一批百亿元级或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产业项目,持续锻长板强支柱,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联合广深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值分别突破6000亿元和8500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数字经济是未来产业,也是惠州的短板,我们将谋未来补短板。”廖巍介绍,惠州正加快发展数字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积极布局5G基站、工业互联网、中小型城市数据中心及边缘计算等新基建,推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此外,惠州正抓住产业发展风口,大力发展储能设备、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我们还将持续推动用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向工业园区集中。”廖巍表示,去年全市工业项目新增供地15300亩,其中“3+7”工业园区工业用地占比67%。惠州计划将3个国家级园区分别打造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推动7个县区千亿级园区形成“一园一特色、一区一示范”的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3+7”工业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的75%。

大亚湾石化区。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保障土地要素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成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及其配套建设

  项目落户,用地保障是关键。“惠州不断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提升空间服务保障效率,不断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产业集中、向园区集中。”市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曹红杰介绍,惠州正加快强化用地规模保障以及用地指标要素保障,加大土地收储,优化土地供应。

  “我们将‘3+7’工业园区范围内183平方公里适宜建设空间全部纳入城镇开发边界,优化‘3+7’工业园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保障园区建设空间更加集中连片。”曹红杰介绍,惠州划设354平方公里用于保障工业项目用地,新设立工业园区内的工业仓储用地纳入工业控制线进行管理。按照“工业项目优先、工业园区优先、拿地即动工优先”原则,精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及其配套建设,同时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国家和省级先进制造业预支指标。同时,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土地连片收储,通过闲置收回、分割转让、分割收储等办法进行盘活,优先用于工业园区项目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今后每年供应工业用地面积1万亩以上。

  “我们严格实行净地出让,推动实施交地即开工。”曹红杰表示,将创新机制优化工业用地供应,支持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落实“3+7”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全面推行“标准地”“带项目”供应方式,降低用地成本。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