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全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原标题:

惠州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为牵引,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全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龙门县龙潭镇,X222线正在摊铺沥青,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博罗县横河镇,主干道和人行道路面平整,绿化美化相得益彰,岭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惠东县白花镇,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惠州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为牵引,聚焦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突破,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以最美旅游公路拉开引领区建设序幕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环南昆山和罗浮山生态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区域协调,将引领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城乡共同繁荣的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按照“国内领先、媲美欧美、世界眼光”的标准,惠州建立健全引领区规划建设指挥架构,积极配合省规划纲要编制,高水平高起点谋划编制引领区惠州总体规划和系列专项规划,印发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拉开引领区建设序幕。

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

  南昆山下,最美旅游公路迤逦蜿蜒,一路串联风景区、度假区和美丽乡村。龙门县境内,作为最美旅游公路的组成部分,由中建五局承建的X222线、X229线改造工程正在加快推进,路面沥青摊铺即将完成,计划明年1月完成交安工程并通过交验。

  最美旅游公路是交旅融合的“四好农村路”,主要由高标准县道组成,是惠州全力打造的“四好农村路”3.0版。该项目涵盖7条县道、1条省道、1条国道,途经博罗县长宁、横河和龙门麻榨、永汉、龙潭、龙华等镇,重点打造11个旅游公路项目,总里程约218公里,计划2025年建成。

  目前,公路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省道254(龙门段)于今年10月19日举行动工仪式,省道254(博罗段)和县道绿美部分全部开标并进场施工。加快沿线驿站设计建设运营,以“苏东坡赏心十六乐事”为线索,布局16处主题驿站,运营前置引进过云山居、千里走单骑、西坡等企业全面介入6家经营性驿站的设计建设。加强风貌设计提升,坚持美学引领,在引领区实施建筑艺术计划,吸引全球顶尖水平的设计师和团队对引领区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历史底蕴、风土人情等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设计,积极探索存量建筑的形象重塑和功能再造。

  为破解“有名山无名镇”问题,博罗县计划将长宁镇、福田镇合并为新行政镇,实现资源统一调配、高效利用,推动山上山下联动发展。随着各项工作推进,引领区将成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支撑。

  以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县域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惠州引导各县(区)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做强产业园区。惠州以“3+7”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平台园区提质增效,建立健全产业园“四个一”(一园区一特色定位、一管理机构、一国企公司、一融资方案)模式,做实项目导入和产业支撑,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今年前三季度,“3+7”产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445亿元、工业投资636亿元,占全市的71%和61%。大亚湾开发区连续6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仲恺高新区登上2023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第33位,惠城高新区获评粤港澳大湾区最佳经济功能区。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高水平打造平台。全市主平台共承接产业协作项目139宗,总投资515.5亿元。惠东片区新材料产业园依托大亚湾石化区原料优势,围绕聚合物和新材料产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新签约项目15宗,投资额超200亿元;博罗片区重点承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产业,拥有红墙新材料、欣旺达等一批代表性企业;龙门片区重点承接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锚定“功能膜”特色产业打造“华南膜城”,引进功能膜上下游产业项目31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累计入驻企业41家,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工程投资9.68亿元,实现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129%。成功举办2024年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交易额约16.2亿元。以基地为依托,实施“基地+供销社+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建成22个供销农场(渔场),带动村集体42个、农户4万多户,户均增收10%。

  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做到农业生产与项目施工“两不误”,2.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全面开工建设。持续推进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市级农业公园2个,新获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新增认定“粤字号”品牌13家、农业品牌示范基地7个。

  抢占渔业种业制高点。全链条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鳇鲸公司率先突破黄唇鱼和南海大黄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珍贵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已繁育南海大黄鱼苗种800余万尾。举办惠州市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动工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投资签约项目5宗,总投资约17亿元。

  以新型城镇化持续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惠州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突出在教育医疗上下功夫,以新型城镇化持续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3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完成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4560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7万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5700个。打造长者饭堂(助餐点)124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家、托育机构87家。龙门县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中山纪念中学全面托管龙门高级中学,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托管龙门县总医院,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托管在博罗县域副中心建设的公办中学,省中医院与博罗县中医医院合作共建。在引领区启动建设24个名(中)医工作室,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常态化“下沉”乡镇。

龙门永汉猫形塑像街景风貌成为网红打卡点。

  提档升级县域基础设施。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项目累计完工112.453公里、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22座、村道公路安全防护168公里、美丽农村公路建设125.9公里。

  以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推动三栋、新圩、白花、石湾、永汉5个中心镇按小城市标准建设,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同步开展建设规划修订,规划建设中注重体现特色,如永汉镇打造豹猫主题网红打卡地。开展11个县城老旧小区改造,推动7个县(区)各试点建设15个未来社区,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托育、社区饭堂、家政服务、卫生健康、健身娱乐、文化休闲、残疾人康复等多元化服务,让群众在可知可感中体会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新变化。

  加速推进镇村高质量建设

  在龙门县永汉镇,增龙路段创新打造的“猫街”尤为引人注目,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猫形塑像栩栩如生,不仅为当地增添了新的街景风貌,更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网红点。这些猫形塑像是永汉镇创新打造的文旅品牌形象——“寻猫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龙路段品质提升改造工程的亮点之一。通过特色街道的品质改造升级,不仅实现了沿街管理有序、立面整新,还全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惠州突出“抓两头促中间”,加速推进镇村高质量建设,在巩固提升“5+50”个首批典型镇村的基础上,加快第二批“19+157”典型镇村培育,推动“14+50”个镇村重点提升,辐射带动其他镇村同步发展。2024年以来全市完成农房风貌品质提升4.1万栋、实施“小披檐”改造2.6万栋,种植树木109.4万株,完成裸露地复绿4739亩。

村民在摘甜橘。

  美丽圩镇建设是我市镇村建设不断取得实效的缩影。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惠州不断总结推广首批典型镇经验做法,精心打造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圩镇风貌。坚决破除“马路经济”、改造“马路圩镇”,有序推进G324、G228、G205等国道惠州段分步改线。加快推进圩镇“六乱”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拆除“四沿”等重点区域可视范围内铁皮棚、田间窝棚。

  抓好镇村规划设计。48个乡镇已确定建设规划编制单位,5个首批典型镇和19个第二批拟培育省级典型镇已完成建设规划编制,50个省级典型村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或优化提升。规划建设石湾、园洲博罗县域副中心和永汉龙门县域副中心,推动惠东研究在稔山半岛规划县域副中心。

  推进“三线”“六乱”大整治。在引领区探索铺开“三线整治、四网融合”新模式,有效解决线路乱拉乱接等顽疾;加快推进圩镇“六乱”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拆除“四沿”等重点区域可视范围内铁皮棚、田间窝棚,如博罗县在引领区范围内已拆除180多栋铁皮棚,近1.3万平方米。

  高标准推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表率作用,开展“千村共建党建林”“社区共建主题林”活动。全市完成城镇绿化面积94.5公顷,新增绿化长度293公里,已建成森林乡村9个、绿美古树乡村3个、绿美红色乡村2个、“口袋公园”19个,累计新建碧道7.48公里。发动社会认捐认种认养折计金额5200多万元,加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完成濒危古树抢救复壮65株,建设古树公园1个。

  “央企+金融”助力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

  惠州将央企助力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重要一招,严格履行公开招投标程序,坚持“微利为主、公益为辅”,保障企业利润率,实现“工程造价下得来、工程质量有保障,企业不吃亏、政府群众得实惠”。

  据介绍,惠州与中建集团、中交集团合作实施首批央企助力共建项目119个,计划投资金额16.17亿元,项目设计完成率、动工率均达到100%。目前,已完工99项,完工率83.6%。在全省率先启动第二批186宗助力项目,计划投资额约142亿元,涉及7个县(区)41个镇(街)。目前,第二批助力项目已开工89宗,投资额约41.5亿元。创新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打破一对一合作模式,邀请中铁、中交、中建共同参与,让三大央企市场化竞争。

  金融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支撑。惠州主动搭建更多政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全力支持各金融机构和企业健康发展、互利共赢。举行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专场对接活动,国开行广东省分行、农发行广东省分行分别与7个县(区)签署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供超1200亿元授信,实际发放贷款150.42亿元;16家商业银行向16家企业代表授信超70亿元,目前已发放贷款14.09亿元,企业覆盖面达81.26%。

  为推动金融资源向引领区建设倾斜,国开行广东省分行、农发行广东省分行整体授信700亿元,已审批落地项目10个,贷款金额27.5亿元。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杨建业

  钟畅新 黄鑫威 肖泓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