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龙门毛茶如何成为惠州茶产业名片?
惠州茶山行走进龙门地派探寻龙门毛茶
龙门毛茶制作的红茶。
大家在古茶树下品尝点茶。
一行人和古茶树合影留念。
龙门毛茶,又称为毛叶茶、可可茶。在龙门地派镇古洞村,一株株几百年树龄的毛茶古茶树生长在深山密林之中。眼下,正是古茶树采摘的时间。每日,采茶工人走进深山,转山攀树,艰难地采摘古茶树茶鲜叶。4月13日,惠州茶山行活动走进古洞村,来自惠州市茶文化促进会、惠州市志愿者联合会、惠州市优茶集茶叶审评中心、龙门地派镇政府、龙门县茶行业协会等人员,一起走进深山,探寻毛茶古茶树真面目,并从产品、产业发展等方面交流碰撞,探讨作为世界目前发现的唯一可可茶品种——龙门毛茶,如何发展壮大茶产业,如何打造成为惠州茶产业发展,乃至向外展示惠州的一张金名片。
深山探秘古茶树 古树下点茶品饮
龙门县地派镇,位于龙门县北部山区,背靠韶关新丰县,与广州从化区相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地派镇处在群山之中,竹林丰茂,山林凝翠,风光优美。优越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地处热带潮湿的气候,孕育出独特的可可茶品种——龙门毛茶。
龙门毛茶古茶树何处寻?在古洞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龙门县潘家圆茶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记祥的带领下,大家先是乘坐越野车进入深山之中。山道蜿蜒,坡陡树深,惊险刺激。到达半山腰后,就只能徒步进入。山林幽静,只听到鸟鸣虫语,生长的树木都是原生态,地上青苔遍布。探寻之路并不易,行走的小山道是采茶工临时走出来的,大多时候仅能容纳单脚行走。道上石块横亘、七八十度的陡坡比比皆是,极大增加了行走的难度。但大家探寻古茶树的热情冲破了行道的艰难。
“这棵就是古茶树了。”潘记祥一路上给大家介绍。一株古茶树下,大家停了下来。这株茶树有四五米高,挂有编号牌。当日的茶鲜叶已经采摘完毕,放在树下一个茶篓里。“这一片山都是古茶树,有1000多株,小茶树就不计其数。”潘记祥带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古茶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这些茶树大都是从石丛中生长出来,周边落叶深厚,土质呈现黑色。“上者生烂石。”《茶经》如是描述茶树生长环境与品质的关系。“这里的土质营养好,又从乱石中生长,微量元素含量肯定高。”惠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丘燕伦说道。
一路上,大家对古茶树群落所在的地理环境、气象气候、周边植物种群以及土壤等进行观察分析,对古茶树的分布情况、生长形势和采摘条件等进行了调研,并尝试采摘。
在一株七八米高的古茶树下,二级评茶师、高级点茶师杨美娟、叶盛茜等人拿出由这株茶树茶叶磨出的茶粉,进行了宋式七汤点茶。“和泡茶相比,感觉十分特别。”大家在古茶树下品尝点茶,感觉十分有意义,对龙门毛茶的品饮价值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品种珍稀独特 有望开辟新赛道
龙门毛茶不含咖啡碱,富含可可碱,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唯一不含咖啡碱的独特品种,十分珍稀。因此,又被称为可可茶。因其叶片和茶梗生长有浓密的毫毛,也被称为毛叶茶。
据国内研究,因龙门毛茶的内涵特质,所含的可可碱不会像咖啡碱那样兴奋神经,反而能缩短入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因此,对喝茶影响睡眠的人士来说十分友好,这也是其最独特的一点。同时,和含咖啡碱茶叶相比,龙门毛茶在降血压、强心、提高机体动态耐力、抑制肿瘤细胞等方面也有明显优势,在养生保健方面有独特功效。
据相关调查,龙门毛茶不仅分布在龙门地派镇、南昆山,该县龙潭镇、永汉镇等地都有发现大的野生茶群体,是龙门毛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也是惠州茶产业发展开辟新赛道的优势机遇。
地派镇古洞村迄今为止,已经发现有龙门毛茶古茶树400亩,且保护完整。因此,该村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农科所茶叶研究所定为龙门毛叶茶原生境保护点。同时也被列入了《茶树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此外,地派天堂山水库点状分布有3000亩,天堂山社区也有上千亩点状分布。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农科所茶叶研究所研究人员对古洞村古茶树都进行了身份登记,检测茶叶内含物质可可碱、咖啡碱等含量,对其进行有效科学认证。
与此同时,为了对龙门毛茶茶产业发展铺路,龙门毛茶二代繁育工作近年来也在进行中。“前几年,二代育苗都失败了。不过,今年育苗成活率高了很多,很有希望繁育成功。”潘记祥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守护着古洞村这片龙门毛茶古树多年,潘记祥期待未来能加速龙门毛茶产业发展,让毛茶早日变成金叶子,成为山区乡镇乃至龙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评茶师品饮 发现独有银花香
对于惠州爱茶人士、茶行业专业人士来说,龙门毛茶因其独特性、珍稀性,早已成为宝贝疙瘩,对其发展十分关注和重视。此次惠州茶山行,专业评茶师、制茶师齐聚古洞村,期待为龙门毛茶发展尽心尽力,献计献策。
在龙门县潘家圆茶业专业合作社,二级制茶师吴远波、陈林锋提前一天来到这里,利用毛茶古树鲜叶通宵制茶。他们用手工作出了毛茶红茶、毛茶绿茶、毛茶乌龙茶等茶类。活动当天,大家就品饮到了毛茶古树茶的各个茶类,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丘燕伦作为国家一级评茶师,多年来十分关注龙门毛茶发展。“龙门毛茶的最大价值是不含咖啡碱,而是富含可可碱。”丘燕伦说,相对于毛茶,可可茶名称更有市场性独特性,但是商标已经被注册,但用龙门毛叶茶或者龙门银毫茶去命名,也可以是一大特色。
品饮时,丘燕伦发现了龙门毛茶独有的金银花香,建议在香气方面可以用银花香来界定。同时,他认为,从品饮风味角度而言,龙门毛茶内含物质做红茶、绿茶、乌龙茶的优势不足,可以考虑开发白茶产品,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其独有的、银毫发亮的外形特点。“在国内各大名茶充分竞争的现状下,龙门毛茶可以开辟一条茶叶发展新赛道,并且是独一无二、无对手的赛道。”
专业人士献策 助力打造茶业金名片
随后,大家也纷纷发表自己的建议。一级评茶师、二级制茶师、高级点茶师吴远波经过毛茶制作实操后,认为可尝试做传统“三炒三闷”工艺的黄茶。“可可茶滋味苦具有强回甘性、汤醇厚度稍薄,制作成黄茶可以增加醇厚汤感,消减苦感,也能较大保持其品种香银花香,还可以填补惠州黄茶类的空白。”吴远波表示,制作白茶工艺最大保持茶叶原始香气滋味,但因特质和当地气候条件,在白茶萎凋上需要工艺攻坚。
“自带‘仙气’的龙门毛茶有独特的个性,没亲临茶山还体验不到,亲自来走一趟、喝一杯就顿感毛茶的独特、古树茶的珍贵。”高级评茶员、高级点茶师余国品如是说。他建议,当下应加速考虑“龙门毛茶”大品牌战略,形成自身的制作标准,统一品质标准,保证茶品质的稳定。这样形成茶产品和茶产业的“双轮驱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赋能,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做好毛茶茶叶,做强龙门茶业,高质量发展龙门毛茶产业。
龙门毛茶作为目前发现世界唯一含可可碱的茶叶品种,不仅仅是龙门独特的茶叶品种,也是惠州的独特品种,期待未来成为惠州发展茶产业、向外推广惠州的一张名片,积极推动去利用好、保护好、推广好。
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方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