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我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
助推惠州滨海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今年春节假期,惠州天气晴好,惠东、大亚湾等地的滨海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春节假期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惠东、大亚湾片区共接待游客127.6万人次。其中,巽寮湾、双月湾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30%。“去哪儿”APP大数据显示,惠东县入选高星酒店订单量最高的Top10县城。
滨海旅游一直是惠州旅游产业的支柱。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大亚湾区、惠东县以及省内湛江市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相关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组认为,惠州滨海旅游资源规模大,分布集聚,有利于集中连片开发,助推惠州滨海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现状
惠州滨海旅游资源优越
秋冬时节,原本进入淡季的巽寮湾依旧传来欢声笑语,一群老人在沙滩旁打卡拍照,不远处还有老人在打太极拳、八段锦。
“我已经连续八年在巽寮湾过冬了,这里环境舒适,气候宜人,太舒服了。”来自四川的游客李阿姨初次来到惠州后,就被这里的蓝天、白云、沙滩所吸引,四川一转冷,她就和朋友相约来到巽寮湾度过温暖的冬天。
近年来,候鸟式旅居兴起,惠东成为冬季热门旅行地,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消费。巽寮旅游行业协会秘书长陈燕深介绍,高峰期有近万名游客在巽寮湾旅居康养。
早在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就开展了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调研。“滨海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之前的调研中我们就发现惠州滨海旅游资源不仅规模大,品质高,而且种类全,分布集聚,有利于集中连片开发,形成超大规模旅游度假区。”市人大常委会侨工委主任张世锌说。
近年来,惠州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产业,已成功培育2处国家4A级景区(惠州·巽寮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惠州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惠州海龟湾旅游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
滨海旅游产业项目集聚发展,陆续引进了北京金融街、碧桂园·十里银滩、合正·东部湾、富力湾、万科·双月湾、享海1777、星河等大型综合旅游项目,以黄金海岸、小径湾、十里银滩、巽寮湾、海龟湾为核心的滨海旅游度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张世锌指出:“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跟上滨海旅游产业项目的快速发展步伐,我市滨海旅游支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交通方面,投资超百亿元的惠州环稔平半岛高速正式动工,项目建成将缓解稔平半岛滨海旅游交通拥堵问题;我市建设了9个智慧公共停车场,滨海绿道、栈道、观景平台、旅游驿站等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逐步适应游客需求。”
规划
编制惠州滨海旅游发展区总体规划
惠州滨海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认为,惠州滨海旅游存在缺乏统一高标准规划、产品低端化同质化单一化、空间拓展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等问题。
“要充分考虑惠州滨海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秉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空间优化、重点引领的理念,编制惠州滨海旅游发展区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对标国际湾区建设,对接深圳、汕尾,高质量打造大亚湾、双月湾‘两湾’滨海旅游区。”张世锌说。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对比其他城市在加强滨海旅游资源管理方面的有效做法,建议市政府研究制定《惠州市沙滩资源保护管理办法》《惠州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等,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强化对旅游企业的监管,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
张世锌提出:“要统筹规划建设高端滨海旅游项目,如整合双月湾与黑排角、彩石滩等地质遗产资源,申报‘双月湾-黑排角海积-海蚀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以此为依托,开发建设海洋主题公园、海钓、海洋康养、观鸟等高端旅游产品。”
交通
提升环稔平半岛内部骨架道路等级
市人大常委会自2022年以来就多次组织开展代表专业小组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巽寮湾存在每逢节假日交通拥堵的问题。
对此,张世锌建议,进一步完善滨海旅游交通体系,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最关键的一环是建好旅游“硬设施”,提升交通承载力,加快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推进稔平环岛高速建设,将巽寮湾收费站-巽寮湾段原有交通量分流至稔平环岛高速。同时,要提升环稔平半岛内部骨架道路等级,进一步优化岛内交通组织。在构建水上客运交通上,建议积极推进小桂湾、巽寮湾、大澳塘三大核心旅游港的规划建设,开通水上航线,分流道路交通客流的同时,为游客提供舒适、休闲的旅游服务。另外,构建较为完善的滨海旅游集散中心体系,规划建设小桂湾、巽寮湾、双月湾三大旅游集散中心,实现游客的规模化有序流动和疏导。
市人大常委会除了组织开展代表专业小组活动和专题调研,还将《关于支持黄埠镇三洲村环村道路硬底化改造,打造滨海旅游特色典型村的建议》《要求进一步打造滨海旅游休闲基地——平海古城西门河沿线美化工程项目的建议》等纳入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积极督办,为促进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通讯员陈瑞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