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CPI涨幅预期目标2%左右传递积极信号

  3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会上,有记者提问:今年CPI涨幅预期目标定在2%左右,主要考虑是什么?政策上会采取哪些措施推动物价温和回升?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号,是经济运行的‘体温’,过高了、过低了都不好。”《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指出,近两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偏低,从消费者静态角度来看似乎是好事,同样一百块钱可以买到更多东西。但从国民经济大循环和动态角度来看,物价持续偏低并不好,会造成实际利率偏高,债务负担加重,这样企业就不愿意增加投资,老百姓也少了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从历史经验和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物价温和上涨是经济运行健康的一个表现。

  陈昌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物价涨幅预期目标调整为2%左右,跟往年有所不同,背后是一个更为积极、政策导向更加鲜明的信号。在当前我国物价下行压力大于上涨压力背景下,向全社会和市场强化价格指标的导向作用,努力通过各种政策推动物价温和回升,既可以保障老百姓基本民生不受影响,同时有利于提振市场预期、促进企业增加投资,使得老百姓有更多就业增收机会,有利于改善整个国民经济循环。

  针对如何推动物价温和回升,陈昌盛介绍,从今年的部署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有四方面的措施:

  第一,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综合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来改善供求关系。

  第二,着力提振消费,释放需求侧潜力。消费是终端需求,提振消费有利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循环,也有利于理顺价格。

  第三,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和价格战。价格战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要通过强化标准、强化监管、强化行业自律、规范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等措施,使得价格反映质量,“一分价格一分货”,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第四,更大力度稳住楼市股市。楼市股市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房地产是老百姓资产最大的一部分。楼市股市稳住了,就可以释放财富效应,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费,更好地促进价格温和回升。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海敏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