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首日惠州迎来祭扫高峰

原标题:

清明假期首日我市迎来祭扫高峰
鲜花一束慰先人 绿色祭扫更“清明”

  清明假期首日恰逢清明节,我市迎来祭扫高峰。惠州各殡葬管理机构推出各项绿色便民措施,为现场祭扫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多措并举引导市民文明祭扫、绿色祭扫。记者在惠州市殡仪馆和长青墓园看到,得益于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市民文明祭扫意识的提升,清明节祭扫活动平安、文明、有序。

  鲜花祭扫寄托哀思

  4月4日上午9点半左右,记者在市殡仪馆看到,前来祭扫的车辆有序停放,馆内张贴着清明祭扫交通示意图,并安排专人在馆区各交叉口提供车辆行驶引导服务,确保馆区交通通畅。不少市民手捧鲜花,带着水果、糕点等前来祭拜先人。

  在无烟祭拜区前,市殡仪馆摆放了一桶桶菊花,挂起“鞭炮冥币换鲜花”的横幅,工作人员引导市民用鲜花替代纸钱、用鲜花替代鞭炮进行文明祭奠。71岁的李阿姨带着儿子孙女手捧菊花来到无烟祭拜区拜祭先人,“烧纸烧香不利于环境,我觉得鲜花祭拜挺好的,重要的是向先人表达我们的思念。”

  祭扫高峰也是普及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节地生态安葬新观念的好机会。我市各殡葬服务机构纷纷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海报,悬挂横幅、竖立宣传牌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殡葬、文明祭扫。在市殡仪馆思亲楼前张贴了宣传海报,宣传绿色殡葬、惠民殡葬、阳光殡葬,并设立咨询专摊,为市民现场办理树葬海葬登记。

  市殡仪馆馆长吴广介绍,当天上午到10点半,人流量达到5000人次左右,车流量2000多辆次。面对祭祀高峰,我们推出了很多便民服务措施,为群众提供殡仪服务。现场还设立应急救援站,协同有关部门,联防联控,提供各类应急保障服务,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志愿者用歌声倡导移风易俗

  “我的老母亲,我最亲爱的人……”市殡仪馆思亲楼前,惠州市心连心公益协会战旗救捞队队长赵喜昌拉起了手风琴,另一位志愿者唱起了思念父亲、母亲、战友的歌曲,用歌声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劝导文明祭扫。赵喜昌介绍,从2014年起,每年清明节,该协会志愿者都会到现场开展文明祭扫引导志愿服务,在维持秩序、提供咨询、引导服务的同时,积极向广大市民发出文明祭扫倡议。“一开始,我们的志愿者比较难招,现在好多了,大家对绿色殡葬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今年清明假期三天每天都会有20名志愿者在现场倡导文明绿色祭扫。”

  做好准备确保有序祭扫

  “思亲莫让烟尘扰 鲜花一束慰先人”“倡导文明祭祀 保护生态环境”……一进入惠州市长青墓园,有关文明祭祀绿色祭祀的各种横幅和宣传标语映入眼帘,手拿鲜花、水果等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

  “当天上午人流量比较大,到11点有五六千人次了。”惠州市长青墓园负责人曾先生介绍,长青墓园今年清明节期间还引入志愿服务引导文明祭扫,为市民提供免费茶水应急药物,并提倡不烧纸钱,不放鞭炮,鲜花拜祭,文明祭祀,共度绿色清明。

  “祭扫很顺利,墓园的服务很到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更强了。”扫墓的市民邬女士说,她本来是带着两沓纸线前来祭祀的,看到“鞭炮、冥币换鲜花”的宣传,就从志愿者手中换来了几枝白菊花祭扫,“如今不少人都拿着鲜花扫墓,不点火、不冒烟,更加庄重文明。”

  清明期间,市民旅游和祭扫活动交织,预计会出现多个瞬时人流、车流高峰。市民政局倡议广大市民合理安排祭扫时间,错峰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避免道路拥堵。不到现场祭扫的市民,可进入“粤省事”的“云祭扫服务”,进行网上祭扫或委托祭扫。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蔡思波

编辑:洪东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