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首次在惠州举办以来,这场大会的每次召开,都深刻牵动着这座城市的中医药基因。
在罗浮山,生长着1600多种药用植物,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18%,被誉为“中草药宝库”。早在宋代,开辟于罗浮山冲虚古观旁的洞天药市与广州芳村花市、广西合浦珠市和东莞寮步香市一起被称为岭南四大集市。其中,罗浮山洞天药市是当时岭南地区最大的药市,鼎盛时药市绵延数里,集聚了岭南乃至东南亚的药商。
而今,洞天药市的盛况已经不复往日,惠州中医药文化的根脉却未曾切断。多次在此地举办的中医科学大会,成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2020年6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对中医药领域六大重点任务提出20条措施,推动惠州中医药转入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轨道。
“到 2030 年,中医药服务能力全省领先,在粤港澳大湾区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医疗、医保、医药、医养等方面实现中西医全面融合发展,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全国中医药强市。”上述方案提出的这一目标,透露出惠州振兴中医药的决心和雄心。
在惠州,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行动从未停步。据统计,截至2021年,惠州市共中医医院9间、中医门诊部(含中西医结合)17间、中医诊所461间。在中医人才方面,2443名中医医师在医师总数中占比达15.4%。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床位数2129张,比2020年增加180张,年增长率9%。
近年来,惠州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基层中医馆,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69间卫生院和27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面落成中医馆,实现小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良好的中医诊治。从基层中医馆到中医医院,数以千计的中医医疗机构让惠州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中医药发展规范化的必由之路。其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改革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
尽管相较于现代医学,中医诊疗在药品、耗材、设备等方面成本较低,但是却需要消耗更高的人才和时间成本。为了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规律的医保支付政策,在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的同时真正体现中医药的价值,惠州已经对部分中医服务价格作出调整。近年来,惠州已调整多项中医类项目和综合医疗服务价格,对全部135项中医诊疗项目进行价格整合全面测算,全面从价格政策上鼓励医院发展传统中医技术。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徐蓉表示,结合本次中医科学大会研讨成果,惠州将进一步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让中医药服务更大范围惠及百姓。同时,以创建基层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大健康产业为抓手,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借势借力提升惠州中医药发展水平。
【记者】廖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