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门诊量陡增,支原体肺炎如何防治?
市儿科专家:提高孩子自身免疫力,用药务必遵医嘱
近期,我国支原体肺炎发病有所上升,尤其在南方地区,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明显,“支原体肺炎”登上了热搜。
“支原体肺炎”是什么?哪些人容易得?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10月13日,记者采访了我市儿科专家进行了解。
家长带小孩看病。
现象
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明显增多
记者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及发热门诊了解到,近两三个月以来,接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明显增多,而且有些患者病情较为严重。
6岁患儿小哲(化名)日前出现咳嗽症状,开始只是阵发性咳一两声,伴有鼻塞、流涕、低烧,就诊查出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医生给予口服药物及雾化治疗后症状缓解。但过了五六天后,小哲咳嗽、咳痰突然加重,胸部CT提示右肺多发炎症、局部实变,右肺中叶、下叶多发渗出,并考虑存在细菌感染,病情严重。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儿二区收治该患儿入院后,进行一系列对症治疗,目前患儿已痊愈出院。
市中心人民医院门(急)诊儿科主任刘秀芳介绍,“支原体”是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一种病原体,它可引起支原体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气管、支气管炎等。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今年7月以来,医院发热门诊及门(急)诊儿科监测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数确实比往年同期明显上升。”刘秀芳表示,其中不少胸部CT提示大片病变,有的患儿一家人都同时“咳咳咳”。目前门(急)诊流量还比较平稳,没有出现类似流感高峰期的爆满情况。
该院普儿二区副主任张欢也提到,“往年七八月份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相对较少,但今年6月至今收治了不少支原体肺炎患儿,住院床位比较紧张。”张欢表示,这些患儿很多都是肺叶大片实变,虽然未到“白肺”程度,但病情也比较严重,有的还合并细菌感染,治疗病程长。
特点
潜伏期1~3周,症状多为发烧干咳
“最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年龄群体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也有青少年病例。”刘秀芳表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起病缓慢,一般会经过1~3周的潜伏期,继而出现临床表现,约1/3的病例无症状。若要明确诊断,可检测支原体抗体。
支原体肺炎症状多为发热、干咳,如夜晚连续咳嗽伴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发热甚至高热1周余,有些伴有全身中毒症状,中重度病例疗程为2~3周,少数造成慢性咳嗽,还可诱发急性哮喘及难治性哮喘。
“如果孩子出现发烧3天以上仍不退烧,即使没有咳嗽或咳嗽较少,也建议去医院就诊,及早发现肺炎病情、控制感染。”刘秀芳强调。
治疗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忌自行用药
刘秀芳说,如果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轻症者可以对症用药、居家治疗,中、重度的就要住院治疗,病情轻重需由医生根据其综合情况来判断。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出现支原体感染的孩子比较多,很多家长担心去医院再出现交叉感染,或是其他原因没有到医院就诊就自行判断并给孩子用药。对此,市中心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廖世雄表示,每个孩子的年龄、体重以及病情严重程度都不同,药物的用法、用量有一定区别,尤其是抗菌药物为处方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忌自行用药。
另外,也不建议家长自行购买止咳药物,因为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咳嗽的病因,如果单纯止咳治标不治本,而且通过咳嗽、咳痰等方式能够排出体内的分泌物和病原体,有利于炎症康复。针对剧烈咳嗽引起不适或不耐受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或雾化给药等方式,降低咳嗽强度。
刘秀芳提醒大家,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目前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可以接种,要想预防,一方面是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则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比如室内多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督促孩子多喝热水,多漱口,经常洗手;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呼吸道功能;天气变化时做好御寒保暖,谨防受凉;生病时做好自我隔离和自我保护,戴口罩,预防交叉感染。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周婷婷 廖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