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与公安机关的协同联动机制成为关键防线。以邮储银行惠州市分行近期拦截的一起涉诈案件为例,其依托智能化风险监测系统与高效的警银协作机制,成功阻断涉诈资金流转,为反诈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案例详情:邮储银行惠州市分行安保人员通过远程视频轮巡发现,一名可疑人员在 ATM 机频繁操作且行为异常。经系统比对,该人员与公安机关前期下发的涉诈取现线索高度吻合。银行立即启动 “警银协作” 应急响应,向公安部门同步核对可疑账户流水、取 现地点及嫌疑人特征等信息。公安机关迅速布控,在嫌疑人再次取现时实施抓捕,现场缴获 30 余张涉案银行卡,及时避免了资金外流风险。此案中,智能监控技术的精准识别与跨机构数据共享的高效协同,成为拦截行动成功的核心支撑,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风险防范建议
该案例表明,构建 “技术防御 + 社会共治” 的反诈体系需多方合力。公众需重点强化以下防护意识:
严守账户信息管控底线
无论出于何种理由,切勿将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提供给他人。出借账户不仅可能导致财产损失,更可能因卷入洗钱、 诈骗等犯罪活动承担法律责任。建议定期核查账户交易流水,发现非本人操作记录立即挂失并报警。
强化用卡环境安全评估
使用 ATM 机时需观察设备完整性,警惕非法加装的摄像头或读卡装置;输入密码时应主动遮挡,避免被周围人员窥视。建议开通账户变动实时短信提醒功能,确保第一时间掌握资金动态。
建立异常情况快速响应机制
如遭遇账户盗刷、可疑来电或短信,应立即通过官方渠道冻结账户,留存通话记录、短信截图等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金融机构已建立涉诈线索直报通道,公众可通过网点、客服热线等多途径反馈可疑信息。
此次涉诈取现的精准拦截,印证了“科技赋能 + 机制创新”在反诈领域的显著成效。未来需进一步加强跨行业数据融合,建立涉诈人员特征库与资金链追溯平台,实现风险早预警、早处置。金融机构亦需持续开展反诈宣教活动,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剖析等方式提升公众风险辨识能力,筑牢全民反诈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