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砵药瓶药舂!一组医用老物件见证中洞红军医院历史

  一把厘戥、一个药砵、一个药瓶、一个药舂……在惠东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这几个物件在同一个区域陈列展示。90多年前,它们也在同一个地方被使用,那就是中洞红军医院。中洞红军医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最早创立的医院之一。这些老物件见证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英雄壮举,也承载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服务军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中洞红军医院旧址内的药房、急救室。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1927年5月,海陆丰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后,海陆惠紫四县工农革命武装为保存实力,逐步向高潭中洞靠拢,期间,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由海陆丰转移进入中洞百庆楼办公。为救治伤病员,中共东江特委组织农军的医疗人员和当地医生,在中洞肖氏宗祠设立了医疗所。

  1927年9月,海陆惠紫工农讨逆军先后收复了海陆丰各市镇,同时把缴获和没收的大批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辗转运送到中洞。

  1927年10月中旬,南昌起义军余部进入中洞,并在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的领导下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以下简称“红二师”),医疗所则扩大为红军医院,由红二师军医处领导,设有医疗室、手术室、药房和病床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最早创立的医院之一,为救治红军伤病员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时,红二师伤病员有数百人。为更好治疗和照顾病患,红二师在红军医院门前搭起了几排茅草屋用作病房。高峰期,红军医院有床位100多张,医务人员50多人,部分医务人员是当地的老中医或懂医学和护理知识的人。

  1928年1月,由广州起义军余部改编的红四师撤到东江流域后,伤病员也被送到中洞红军医院治疗。红二师和红四师胜利会师后,战斗仍相当频繁。据中共惠东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的《高潭星火》一书记载,医务人员为使伤员得到有效救治,付出了极大努力,经常连续工作10多小时乃至20个小时。如善于医治枪伤的张子洪医生,看到医院药品缺乏,经常不辞劳苦到山里采集草药,有的草药还被调制成跌打药丸,用来救治伤病员。

  中草药需要压碾研磨才能发挥良好药性,制药则需要精准计量配比。可以想象,当时的厘戥、药砵、药舂等都是医务人员救治病人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们都是红军医院无言的见证者,也是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精神的最好体现。

  随着东江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各地相继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引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1928年3月,中洞保卫战失利,中洞根据地遭到敌人摧残,红军医院受到破坏,部分人员撤到岩石山的山洞里继续救治伤员。

  1929年10月红军第四十九团成立后,在中洞恢复了以张子洪为主要医生的卫生队(又叫“伤兵处”)。卫生队人不多,但很精干,常派医生随部队出发抢救伤员。大革命转入低潮后,卫生队人员陆续失散。

  2002年,惠州市、惠东县人民政府在原址重建恢复红军医院原貌,建筑面积130平方米,为上三间下二廊砖瓦桁桷平房结构,室内有医护人员使用过的药箱、药瓶、厘戥等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编辑:温燕晖

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惠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