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一例鼠疫(腺鼠疫)病例。目前,宁夏已启动四级应急响应,相关地区和单位已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涉疫区域和人员采取了严格的分类管控措施,各项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目前我国鼠疫疫情情况如何?广东省是否有流行?该如何防范?广东疾控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权威科普。
据广东疾控发布,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鼠疫如今在我国已非常少见,但并没有绝迹。在广东,1866年至1952年间均有鼠疫流行,长达87年之久,波及当时全省(含海南岛及现属广西的北海、钦州两市)69个县,病死逾48.6万人。
疾控专家介绍,鼠疫是由啮齿动物和蚤类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也是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染疫啮齿类动物和肺鼠疫患者。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主要为野鼠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在我国北方以黄鼠属和旱獭属为主,在南方则以黄胸鼠、褐家鼠等为主,鼠间鼠疫经鼠蚤传给家鼠,引起家鼠鼠疫,而家鼠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继而造成人间鼠疫流行。
作为传染源之一的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时即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凭借飞沫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得益于有效防治,从1953年起,我省至今无人间鼠疫疫情及动物间鼠疫疫情报告,已静息69年。不过,广东疾控提示,随着旅游、商贸交流等越来越频繁,依然存在输入病例发生的风险。
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鼠疫可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广东疾控提示,染上鼠疫后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至6天之间,多为2至3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其中,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潜伏期仅约为1至4天。
发病后,病人开始的症状与体征为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最后发展成高热,早期衰竭、出血倾向伴淋巴结肿大、肺部受累或败血症。
广东疾控强调,怀疑感染鼠疫的病人应尽快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暴露史,有助于诊断。在预防方面,广东疾控提醒,进入鼠疫疫源地旅游和务工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不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也不要接触死亡动物,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防止跳蚤叮咬,并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或接触旱獭。
南方日报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粤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