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往前看、往上看,真棒,阿姨又夸你了。”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喀地一院”)的检查室内,眼三科副主任杨瑶正操作仪器检查阿依夏的眼睛。“手术做完后,孩子视力正在恢复,别着急,慢慢来。”杨瑶安慰着一旁阿依夏的妈妈。
阿依夏家住喀什疏附县吾库萨克镇,这已是她今年9月以来的第二次手术了。
此前,阿依夏被确诊病毒性角膜炎,但因家庭经济困难迟迟无法治疗,视力越来越差。今年7月,第十批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下乡调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对接医疗资源。次月,随着“粤喀光明行动”启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家团队来到疏附县义诊,确认阿依夏必须尽快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随后,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统筹支持下,广州援疆工作队派出医疗组成员陪同阿依夏赴广州进行手术,并联动当地解决医疗费用问题。最终,阿依夏于今年9月19日在广州完成手术。
然而在10月14日,阿依夏不小心将眼睛弄伤,紧急来到医院。“当时情况比较紧急,担心感染,多拖延一天角膜水肿就更严重。”杨瑶之前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生,当天晚上就在医院为阿依夏做了手术。
“当时来医院的时候,孩子喊疼,我特别担心。”回想起3天前的情形,阿依夏的妈妈心有余悸,她说:“做完手术孩子眼睛不疼了,又恢复活泼我就放心了,非常感谢医生,幸好喀什有这么好的医院。”
事实上,受紫外线强、日照时间长等影响,喀什地区居民眼病多发。目前,“粤新光明行”白内障筛查防治行动也已开展,由眼科专家组成的筛查队伍持续到疏附县、伽师县,为当地居民提供眼病筛查等。
粤新同心,健康同行。
自2016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广东举全省之力,集中优势医疗卫生资源帮助建强喀地一院。目前,喀地一院已成为新疆地州级医院的领头羊。中组部第十一批“组团式”援疆广东省医疗队队长、喀地一院院长肖非说:“广东新一轮医疗援疆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喀地一院的服务能力达到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三甲医院的水平。”
教育也是民生之基,广东援疆的到来也让喀什的学校焕然一新。
“我剪的‘福’字好看吗?”在疏附县明德小学的剪纸工作室,4年级的乃则热·托合提江举着自己的作品,“我很喜欢剪纸,贴在窗户上特别好看。”在隔壁的教室里,5年级的苏爱巴·卡迪尔在鸡蛋壳上雕刻京剧脸谱,“要很有耐心,看到自己做出了蛋雕特别有成就感。”
目前,在明德小学还有皮影、舞龙舞狮、景泰蓝等各种活动,将这一切带进学校的正是广东援疆的老师。
“孩子们在这个年龄阶段,天生对绘画、手工等感兴趣,我们就把传统文化融进来,让孩子们学得有兴趣,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增强认同感。”陆婉静是广州从化区第四中学的美术老师,来到明德小学后不断丰富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文化润疆的‘润’很关键,广东教育援疆以来,为学校组建了多个中华传统技艺社团,让孩子们有兴趣、愿意学。”明德小学党支部书记蒋德岭说,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加强了师生的文化认同。
2018年以来,广东共选派四批62名教师援助明德小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广东还先后为明德小学投入600余万元,帮助修建爱国主义教育馆、录播室、信息技术教室等育人场所,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子俊 发自新疆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