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惠城区东北部的汝湖,拥有东江江岸线38公里,素有“东江商埠”之美誉。城镇与农田、水库、森林相容共处,人文底蕴多元厚重。舞狮、舞草龙和东江渔歌在此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乡土文化的传承载体。
对汝湖镇中心小学武术醒狮社团的孩子们来说,每天上课前的舞狮训练时间,艰苦又充满乐趣。朝阳下伴随着锣鼓声声响,醒狮队的学生们行礼步、狮尾调整、首尾配合……一头头活灵活现、五彩缤纷的舞狮,将中华少年的英气和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头头活灵活现、五彩缤纷的舞狮,将中华少年的英气和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狮运动里有武术有舞蹈还有情绪化的表演。
每天早上7:30,醒狮队孩子们的集合开训雷打不通。
每天早上7点半,学校操场,孩子们的集合开训是雷打不动的。“舞狮运动里有武术有舞蹈还有情绪化的表演。所以体能是基础,配合是关键,想提高表现能力除了每天练习没有别的捷径。”六年级的张俊威是醒狮队的队长,已练习三年有余的他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已对醒狮运动有了自己的理解认识。
打锣鼓也是个技术活,孩子认真训练,打得有板有眼。
武术醒狮社团的小成员越来越多,传承着汝湖民俗文化。
在不断变换的锣鼓节奏中,“狮子”们不时跳跃、托举、抱月、蹿步跳,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象征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乡镇的孩子确实很能吃苦。”汝湖镇中心小学校长罗健泳对这些孩子十分认可,“同学们学习武术醒狮是利用课余时间,文化课的学习一点也没落下,也没有听过有人抱怨或者放弃。”
练功房的墙上写有“习武十戒”。
舞狮服装厚重密实,热天很考验孩子们的耐受力。
“双减”持续推进,汝湖镇中心小学立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咏春拳和醒狮定为学校特色教学项目。据罗健泳介绍,武术醒狮社团先后获得2018年广东省醒狮锦标赛二等奖,惠州市第六届、第七届传统武术比赛集体拳术一等奖、优秀组织奖,也是许多大型活动、演出、慰问的表演常客。
作为一种民间喜闻乐见的游艺娱乐形式,舞狮主要在节日和喜庆场合表演,具有极高的观赏性。无论是登台献艺还是走街串巷,醒狮队收到的欢呼与鼓励是学生们继续学习的动力,“以前觉得舞龙舞狮很土很无聊,但是几年练下来,我们都成了校园里的小明星。”狮队成员黄文俊笑着对记者说。
据悉,经过数年的发展,汝湖镇中心小学武术醒狮社团的小成员越来越多,他们都将是汝湖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在孩子们的演绎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舞狮,穿越千年的尘烟,朝我们踏步而来。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