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三十而立”再出发 “创新高地”谋新篇

  原标题:

  “三十而立”再出发 “创新高地”谋新篇

  惠州仲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5+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惠州仲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简称“仲恺高新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因位于廖仲恺先生的故乡而得名,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88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成立之初,仲恺高新区面积只有8.8平方公里,区内的企业屈指可数。经过多年跨越式发展,仲恺高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该区描摹了“十四五”发展蓝图,目标在“十四五”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前30名。“十四五”开局之年,仲恺高新区交出漂亮的答卷:全年GDP达808.43亿元,首次突破800亿元,经济总量位居惠州全市第二;GDP同比增长17.9%,增速位列全市第一,综合实力在最新的全国高新区排名跃升至第32位。

  2022年,正值仲恺高新区三十“而立”之年,1月20日上午,中共惠州仲恺高新区委全体(扩大)会议上,仲恺区委书记吴献民提出,要奋力开创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平安、更加幸福国家一流高新区建设新局面。

  围绕上述目标,3月11日下午,一场以“湾区腾飞 共聚仲恺”为主题的2022年仲恺高新区云招商推介暨投资价值分享会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隆重举行,以优越的营商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开放包容的胸怀欢迎各地创客投资者到仲恺高新区投资创业,逐步实现2022年惠州市两会赋予的重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仲恺。图片来源:惠州东江图片社。

  成为多地客商投资创业的“首选地”

  仲恺高新区是惠州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地处深莞惠几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体系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去年仲恺高新区GDP首破8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 该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邱文静介绍。

  建区30年,仲恺高新区不仅培育了TCL、德赛、亿纬锂能等本土知名企业,更吸引了全球30多个国家5000多家企业入驻,获得中韩(惠州)产业园等15个国字号招牌,在最新的全国高新区排名跃升至第32位。

  “日益雄厚的产业基础、愈加顺畅的交通路网、迅速集聚的人才储备、持续发力的科技创新等四大优势,是支撑头部企业选择落户仲恺的关键。”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汤俊表示,作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仲恺高新区上下游产业配套较为完善,一直坚持产业立区,把新增的绝大部分规模、指标往工业用地倾斜,产业发展空间充足。

  今年一季度,仲恺高新区集中动工、竣工、投产的重点项目27个,总投资约162亿元,预计可实现总产值超426亿元,税收超14亿元。其中,全区集中动工项目15宗(工业类10宗、民生类5宗),计划总投资额约102亿元,预计可实现总产值约284亿元;计划竣工工业类项目7宗,计划总投资额30.92亿元,预计可实现总产值74.71亿元;计划投产工业类项目5宗,计划总投资额29亿元,预计可实现总产值68亿元。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OO王成表示,过去几年TCL在仲恺潼湖智慧区已经投资120多个亿:“因为我们发现仲恺高新区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间配套、工业基础等门类分布最广泛、最完善的区域。”此外,仲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店小二”的服务理念等也让落地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当好‘店小二’,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一直是仲恺高新区创建良好营商环境的重点工作之一。”邱文静介绍,仲恺高新区首创的“首席服务官”制度,面对面研究解决企业问题为入驻企业提供贴心的政务服务,“一窗通办”“照章户税”“智惠批”等方式创新项目审批方式,实现“仲恺速度”;医疗配套、教育配套、文体娱乐配套等方面也为企业落地提供高品质配套服务。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高举“产业立区”大旗,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店小二”式的营商环境、高效的行政服务,成为多地客商投资创业的“首选地”。在3月11日的推介会上,仲恺高新区委副书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胜思在线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云招商推介,加深各位嘉宾、企业家朋友们对仲恺高新区的认识和了解,扩大彼此间的交流、合作,让各方互惠互利,共享发展机遇。


仲恺高新区发展劲头十足。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经过30年的奋斗,仲恺高新区已发展成了当之无愧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新兴产业的主战场。

  根据省“双十”产业集群和惠州“2+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2021年,仲恺高新区聚焦产业发展,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确立“5+1”现代产业体系(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等5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5+1”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1811亿元,增长22%;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均达70%。相比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逆袭”,GDP总量808.43亿元,从2020年的惠州全市第四名跃升至第二名。

  中韩产业园是惠州打造的“3+7”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的中韩产业园,目标是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作为仲恺高新区的“国字头招牌”,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建设情况也备受关注。为此,潼湖生态智慧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欧阳志表示,依托仲恺高新区厚实的产业基础,潼湖生态智慧区聚焦高新区“5+1”现代产业体系。启动工业招商两年多来,已引进产业项目92宗,总投资约820亿元,预计达成产值约1700亿元。其中,德赛、亿纬动力电池等行业龙头和领军代表已落户建设。

  在1月20日的中共惠州仲恺高新区委全体(扩大)会议上,吴献明提出,今年仲恺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增长10%,高于全市的8.5%。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支持了仲恺高新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

  仲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仲恺高新区将扩大提升产业项目引建成效。聚焦新确立的“5+1”现代产业体系,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趋势,深入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走向高端。同时,积极践行“店小二”理念,全方位强化土地、用电、砂石等项目建设资源要素保障,深入实施“一企一地一策”暖企稳企服务模式,推动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开花结果。

  同时,仲恺高新区将扩大提升产业平台叠加效应。高标准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重大产业平台,推动东江、惠南科技园扩容扩园,切实发挥大平台带动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质性启动潼侨镇级工业园、惠环(西坑)老工业区升级改造工作,促进低效、老旧工业区“焕发新生”。

  仲恺高新区还将扩大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该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抢抓赣深高铁开通重大机遇,以赣深高铁仲恺站为中心,以潼湖科学城片区为重点,聚集发展高端制造、总部经济、科研金融商业中心等现代产业,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同时,加快打造仲恺大道中央商务轴,加快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不断增强产业综合实力,为早日跻身一流高新区行列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文脉访谈

  惠州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副教授黄忠平

  进一步擦亮“创新仲恺”“产业仲恺”名片

  羊城晚报:今年正值仲恺高新区成立30周年,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稳步上升,目前已排至32名,您觉得它在惠州建设国家一流城市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黄忠平:仲恺高新区作为惠州第一个国家级园区,以及中韩产业园起步区的所在地,承担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是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核心区,也是惠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主阵地。

  羊城晚报:相较于其他城市的高新区,您觉得仲恺高新区的竞争力在哪里?

  黄忠平:在湾区东岸“产学研用”区域分工中,目前仲恺高新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和“用”上。伴随“轨道上的大湾区”以及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香港力争将大学上游科研产业化,深圳正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发,仲恺高新区作为承接创新溢出、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加速“大后方”的优势更加凸显。要用好开放创新资源多、成果转化腹地广、产业集群配套好、营商综合成本低等优势,抢抓中心城市技术扩散机遇,全力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转化,在联动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中进一步擦亮“创新仲恺”“产业仲恺”名片。

  羊城晚报:2022年,仲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高于全市的8.5%,要实现这一目标,您觉得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黄忠平:10%的增速目标,体现了仲恺高新区奋力跑进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的雄心。实现这一目标,要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推进征地留用地集中安置、拆迁安置集中上楼等改革,惠益共享盘出产业空间,以地等项目、房等项目,迅速“平移”一批优质企业进园区、进加速器,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来创新创业。落实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对相关行业的融资支持,加大创新税收优惠,弘扬企业家精神,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文脉数说

  仲恺高新区发展史

  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仲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只有8.8平方公里,区内的企业屈指可数。

  1996年6月,TCL集团旗下企业——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落户仲恺高新区,此后,三星等国际企业开始进驻。

  2003年6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对仲恺、惠台、松山、平南四个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实现“一区多园”战略,总面积扩大至12.9平方公里。2006年11月,仲恺高新区正式启动孵化器建设。

  2010年2月,惠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仲恺高新区扩大管理范围,管辖5个镇(街道)、4大园区,面积扩至309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人。

  2013年,仲恺陈江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402亿元,成为惠州市首个千亿级乡镇,在全国排名前列。

  2021年完成GDP808.43亿元,首次突破800亿元,经济总量位居惠州全市第二;GDP同比增长17.9%,增速位列全市第一。

  “十四五”时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GDP突破1000亿元,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高新区前30名。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叶曼平 凌小花

  

编辑:海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