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仲恺春耕现场会高科技智能化农机轮番上场
科技护航一人管理800亩田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3月26日,仲恺高新区在潼湖镇新光村召开2024年春耕现场会,明确任务、激发活力,为全年粮食稳产丰收夯实基础。在仲恺高新区现代都市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广袤的田野里,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具轮番上场,一眼望去满满科技范儿,一幅幅“科技春耕图”铺展开来。
农民驾驶插秧机插秧。
试种水稻插秧一次可收6次
走进由惠州市东江牧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仲恺高新区现代都市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只见无人机在空中打药,新型农业机械往返田间,不用一天时间,30亩水稻田就可完成插秧工序。水稻田对面是一块旱田,这两天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拖拉机也正在对土地进行起垄,完成后这里将被种上新一轮的玉米。
“800亩土地由我一个人管理,从播种到收获全程采用信息化、机械化作业,效率非常高。”惠州市东江牧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立柱介绍,该园区目前共流转了800亩土地,主要种植的作物为甜玉米、水稻、马铃薯、红薯四大粮食作物。
从播种到收获,一个人如何管理800亩土地?
飞防、植保、施肥等日常管理采用无人机作业,一台无人机每天可作业300~400亩;水肥管道铺满田间,利用智能化装备进行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24小时无间断作业;利用气象站、虫情远程测报系统、土壤传感器、AI智眼摄像头等信息化设备,采集土壤、气候、作物以及田间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并通过DAP系统科学决策进行田间管理……刘立柱介绍,通过数智丰农DAP系统——一个基于智慧决策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对园区的全程信息化、机械化管理,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大大提高精准度和工作效率,“水稻种植也是全程机械化,例如我们的一台插秧机械就相当于10个人的工作效率。从插秧到收割,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
今年春耕,该园区计划种植水稻350亩以上,将分两次进行育秧播种,目前已完成育秧2800盘,可插秧150亩以上。
巧打春耕“科技牌”,不仅在机械设备上,更在选种育种上。
“我们今年准备试种的水稻品种,插秧一次可以收割6次以上,至少3年不用再插秧了。”刘立柱告诉记者,该园区计划选用10亩地试种兼顾品质和产量的多年生水稻,亩产1000斤左右。这一季插秧收割完早稻后,通过精细化管理可很快长出新的植株,一共可以收割6次以上。按一年两造计算,可以连续收割3年。
全区计划春播春种超4万亩
记者了解到,2023年仲恺高新区通过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落实惠农政策保障、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8万亩,粮食产量1.39万吨。
“今年,我们要全力保障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粮产保持稳定。持续实施各项种粮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威进介绍,2024年该区计划春播春种面积4.38万亩,其中,春播粮食1.56万亩、蔬菜2.70万亩。
保障春耕生产,仲恺高新区农村工作局将多措并举抓好田间管理,着力提升粮食单产:及时掌握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储备情况,确保农资供应充足;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田间指导服务等下乡活动,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帮助农民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抓好防“倒春寒”、防春旱等防灾减灾工作,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应保尽保,最大程度减轻灾害给农户带来的损失;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做好病虫防控。
此外,今年仲恺高新区还将着力打造陈江街道幸福村、沥林镇埔心村2个粮食生产示范点,同时谋划创建2个区级粮食高产示范片,以点带面推进粮食生产。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通讯员李焕华 黄希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