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惠环:关爱“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

原标题:

仲恺惠环“先锋出发·情暖万家”专项工作有力度有温度

关爱“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

  “有了长者饭堂,我不用发愁中午一个人吃什么了。”

  “我也想像年轻人一样发抖音、玩小红书,你们能教我吗?”

  “我想学画画,但爸妈没时间接送,我希望下楼就能上兴趣班。”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群众实际需求,开展“先锋出发·情暖万家”“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专项工作,用心守护“一老一小”,用情描绘幸福底色,通过听民意、应民盼、知民需,努力办好暖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在和谐的邻里氛围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构建“党建+志愿”模式,将关爱落在实处

  作为全市千亿镇街之一,如今的惠环街道已然打造出以智能终端、能源电子和汽车电子为主导的三大产业集群,这里汇聚了众多产业工人。在3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约有17.19万人在此居住,其中近13万为流动人口。在校学生中,有近六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老一小”群体在整体人口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比重。精心照顾好“一老一小”,让产业工人免除后顾之忧,这不单单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智慧。

  要想把关爱服务工作做扎实,精准掌握底数是关键。为此,惠环街道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并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印发“先锋出发·情暖万家”“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工作人员通过逐户走访、系统筛查等方式展开排查,重点针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以及孤寡老人、特殊困难老人等人群,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标记出如医疗需求、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等个性化需求,按照“一人一档”的标准建立起动态管理台账,这些翔实的数据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工作中,惠环街道构建起了“一核引领、多元参与”的“党建+志愿”服务模式。一方面,整合村组干部、“先锋小区”人员、新业态工作人员、普通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带群众、小手牵大手”的带动作用,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另一方面,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先锋小区”、“先锋出租屋”、“儿童友好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优势,打造出一个个温馨的“养老育小”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街道各处,为老人和孩子们提供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生活照料等多样化的空间,让他们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同时,围绕理发修剪、缝纫修补、心理服务、健康理疗、政策咨询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各村、社区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关爱服务志愿活动。三个月来,惠环累计开展活动134场,1300余名党员、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各项服务,惠及“一老一小”人群近2万人,把对“一老一小”的关爱真正落到了实处。

  提供精准服务,提升家门口养老质量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上午11时许,在惠新社区半山名苑“先锋小区”的长者饭堂里,酱骨架、蒸水蛋、炒豆角、猪红豆腐等10多个热气腾腾的菜新鲜出炉。老人们有序排队挑选自己喜欢的菜肴,喜欢吃面食的还能到汤面窗口现点现做。饭堂里50多个座位,总是坐得满满当当的。老人们边吃边聊天,一顿饭下来,花费不多,吃得安心舒心。行动不便的长者及其家属还可以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的便捷方式,足不出户吃到可口的饭菜。在惠环街道西坑村和斜下社区也有这样的长者饭堂,3个饭堂一共可提供就餐位190余个。饭堂每天的菜单都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口味偏好,帮助不少老年人解决了做饭难、饭菜花样少、营养不足等用餐难题。

老人参加文艺活动。

  “学生”们戴着老花镜,一手拿笔,一手拿着手机,遇到陌生知识点就立马向老师提问……这些老人们正在长者学堂上认真学习“小红书”APP的使用方法。从如何分享日常,到怎样添加好友,再到如何搜索信息等,每一个步骤都有老师悉心指导。社区里的各类长者学堂、银龄学堂,开设了多种多样贴合老年人兴趣和需求的课程。家住斜下社区的韩爷爷多年前从陕西来到惠环定居,他和老伴特别喜欢书法、声乐、舞蹈等课程,经常参加社区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社区里适合老年人的活动特别多,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孩子们上班也能安心放心。”

  关爱老年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次温暖的陪伴、一个贴心的问候、一份真挚的关怀。中星社区推动了清风园公园、松山下篮球场、社区周边康乐设施适老化、适龄化改造,让老年人的休闲生活更舒适。马过渡社区重点清理长丰小区公共区域及楼顶积存垃圾,让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城南社区持续举办长者时光茶话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老人们的实际困难和真实需求。斜下社区则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免费安装了“关爱铃”,提供24小时的紧急呼援、闲话家常、用药提醒等服务,有力保障了“空巢、孤寡、独居”等“三类老人”的安全问题。

  创新儿童参与机制,促进美好生活再升级

  色彩明亮的墙绘旁边是孩子们的美术作品,隐藏在草丛里的黄色机器人原来是个消防栓,飞行棋谱被放大刷在了地面上……走进斜下社区的壹城峰荟“先锋小区”,各种活泼可爱的小造型、小空间总能在不经意间让人眼前一亮。不难看出,这里是不少孩子的欢乐天地。

  “爬围栏、不看红绿灯、坐电动车不戴头盔……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不能只图方便,不顾自身安全。”在斜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儿童议事厅里,10来个孩子正围绕如何加强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的话题发言交流,一旁的社区工作人员也在认真倾听并记录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儿童议事会议制度是一种创新的儿童参与机制,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达观点和意见的平台。2023年1月,斜下社区挂牌成立市级儿童友好示范点,开始全力推进育儿友好型社区建设。科普宣传及安全教育长廊、儿童娱乐区、母婴室一应俱全,就连厕所、洗手台也进行了适儿化改造,让孩子们用“1米高度”看世界。“我们在本地没什么亲戚,节假日一般都会带孩子过来玩耍,这里还有免费的兴趣课,特别受孩子们的喜欢。”居民们几句简单的话语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赞许之情。

孩子参加公益兴趣班。

  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社区里一个叫“微心愿”的小箱子,成了孩子们的心愿收集站。“我希望小区里能有一个图书角,方便我们随时阅读书籍。”收到这个孩子的建议后,惠新社区马上发动居民把家里闲置的书籍拿出来,在小区里找到合适的位置做成了图书角。“天气冷了,我希望能拥有一件保暖的外套。”斜下社区一个困难家庭的孩子写下了自己的心声,工作人员帮忙联系了爱心人士,让孩子的冬天不再寒冷。

  如今,在惠环的各个社区和乡村,依托“先锋出租屋”党群服务站和“先锋小区”党群服务站,孩子们的校外活动场所越来越多。科学小实验、绘本阅读、手工活动、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各种活动丰富多彩;乒乓球、围棋、舞蹈、亲子瑜伽等各类公益兴趣班备受追捧。在这里,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大人们以饱满的热情建设美好惠环,生活中的小美好也正在一点一点实现……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钟玮 通讯员范瑶 古京桦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