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博罗持续优化县域学校布局,身边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6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投用
又是一年秋季开学季,博罗又有学校上新了!9月4日,新建投用的博罗县第三小学迎来了首批新生,更好地满足县城西片区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改造后的博罗县第二小学,同学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今年,博罗通过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6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160个,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可以享受优质教育。
学校建起来、学位多起来、布局优起来、校园美起来……近年来,博罗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聚焦“有学上”“上好学”,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县域学校布局,认真抓好住宅小区配建学校政策的落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如今,“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更多博罗群众的共识。
满“新”欢喜,新学校迎首届学生
蓝白相间的建筑外墙、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作为一所新建投用的公办学校,县第三小学投用后填补了博罗县城西片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空白,更好地满足该片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求。
县第三小学新建项目是市“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项目、县重点民生项目。该项目于今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3月全面完工,学校办学规模达48个班,可提供优质学位2160个。今年秋季学期,该校只开设一年级,共有450名新生入学。
博罗县第三小学投入使用。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走红毯、正衣冠、点朱砂……9月4日,县第三小学举行首届一年级新生入学礼。步入教学楼,教室内新桌椅摆放整齐,空调、风扇、储物柜等配置完善。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座椅是可以一键按下变成“躺椅”的多功能座椅,方便学生在校午休。
新学期,龙溪中心城区的孩子们上学有了更多选择。随着龙溪第二中心小学的投用,大大缓解了中心城区的学位需求,让更多适龄儿童实现就近入学。龙溪第二中心小学由龙溪旧二中改造而成,学校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办学规模可达24个教学班,可提供1080个学位,各功能场所配置齐全,拥有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美术室、音乐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等。
焕然一“新”,学校环境提质升级
基础教育的扩优提质,不仅在新建学校,也通过改建老校园提质升级原有教育资源,给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适配空间。
2014年8月,为整合教育资源,原博罗县罗阳第二小学与罗阳第五小学合并办学,并改名为罗阳第五小学南校区。今年,该县决定恢复二小独立办学,改名为博罗县第二小学,并对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对教室等硬件环境进行全面翻新,并配置了全新的学生桌椅、电教平台等。秋季新学期,该校开设11个班,覆盖一到六年级,共有430名学生。
孩子们在崭新的教室里上课。 惠州日报记者朱丽婷 通讯员林庆年 摄
新学期,龙溪中学的学生欣喜地发现,校园环境更美了,新建的综合楼也投用了。龙溪中学改扩建工程是县重点项目,包括新建一栋6层综合楼、对校内旧教学楼和科教楼进行外立面升级改造、升级改造校园园林景观及道路等整体环境。龙溪中学改扩建项目完工投用后,可新增学位400个,办学规模可达48个教学班共2400个学位。
新建教学楼投用的还有石坝中心小学。新教学楼共4层,配建了38间教室、4间办公室,同时配置了全新的桌椅,新增学位1080个。随着新教学楼的投用,学校原有的教学楼将进行改造,增设多功能室等,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为校园活动提供更多场所。
幼有所育,新增公办幼儿园6所
五彩的户外游乐设施尽显俏皮可爱、原木色的桌椅整齐摆放温馨十足……新学期,新投用的博罗县罗阳第一幼儿园迎接首批“萌娃”到来。该幼儿园位于罗阳街道商业西街观前路,是罗阳街道新配套建设开办的一所公办幼儿园,园内环境美观、温馨童趣、各区域布局合理、儿童设施设备齐全,办学规模9个班,可提供公办幼儿学位270个,将更好地满足辖区群众对公办优质幼儿学位的需求。
在园洲镇,新建的园洲第一幼儿园也正式开园。该幼儿园位于园洲镇新南一路北汇园国际2期小区内,总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共有9个班,可容纳270人。
在石湾镇,新建的石湾第二幼儿园、石湾第三幼儿园同步投入使用。今年,石湾镇对聚龙天誉湾小区配建移交的石湾第二幼儿园进行全面装修,并在西田村规划新建了石湾第三幼儿园。两所幼儿园占地面积约7300平方米,初开园每园开设9个教学班提供540个公办学位,最大可设置24个教学班、提供720个公办学位。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现幼有所育,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博罗通过新建、回购、住宅项目配建幼儿园6所,不断增强公办幼儿园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让更多适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普惠的教育资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接下来,博罗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持续推进“新强师工程”,继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生活期盼。
惠州日报记者朱丽婷 通讯员林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