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长宁、福田引进水稻大棚生产线育秧技术

原标题:

长宁、福田引进水稻大棚生产线育秧技术
大棚育秧 省时提质

  春耕备耕,良技先行。在博罗县福田镇周袁村的育秧工厂,一条水稻育秧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作为工厂的延伸配套,一个智能化育秧大棚正在规划建设当中。二者将组成集中式育秧中心,通过推广水稻大棚生产线育秧技术,提高育秧质效,助力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

工作人员有序分工,保障水稻育秧生产线运行。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摄

  1小时产600盆育秧盘,可满足40亩稻田种植

  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出盘……马力全开的育秧流水线“哒哒哒”响个不停,一个个满载育秧基质和早稻种子的育秧盘被有序堆放在门外的空地上。工人们或负责摆盘、搬运,或负责松土、加料,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机械育秧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培育出来的秧苗密度均匀,成活率高,大大提高了育秧的质效。”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林力夫寥寥数语间,已有数盆育秧盆完成装载。“以正在培育的稻种‘南晶香占’举例,生产线每小时能制作约600盆育秧盘,可以满足40亩的稻田种植。”

  惠州市一家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叶卫东表示,该合作社运营近1000亩耕地,目前生产线的产能不仅基本满足了合作社春耕的育秧需求,还吸引了众多客商和种植户前来咨询。“我们计划再建一个大棚,与育秧生产线配合组成集中式育秧中心,进一步推广水稻大棚生产线育秧技术,服务更多种植户。”

  缩短秧苗育种周期,有效提升育秧质效

  作为2023年博罗县现代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项目的实施内容,博罗县在长宁、福田两个乡镇引进了这一育秧生产线,在提升育秧质效的同时,还为推广水稻大棚生产线育秧技术作布局。

  博罗县是广东省传统粮食生产大县,水稻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34万亩左右。作为水稻生产的第一个环节,育秧关系着后续的栽插作业以及最终的粮食产量。与以往种植户分散式自行育秧的种植模式相比,将育秧地从大田“搬进”大棚能够规避温度、水分、土壤、天气等自然因素的风险,在缩短秧苗育种周期、有效提升育秧质效的同时,还能根据气候调整播种时间,育秧优势明显。统计数据显示,周袁村的育秧生产线投用后将育秧的失败率从20%降低至4%。

  与此同时,育秧还是提升水稻机械化率的潜力环节之一。林力夫介绍,人工抛秧与机器插秧是水稻种植的两种常见模式。前者普遍存在亩产不高、质量偏差等问题,而后者通过对行距、株数、插深等因素的控制,能有效提高水稻的亩产量和种植质量。“调研数据显示,机插秧的亩产量比人工插秧平均增加50公斤。”林力夫说,“而标准化、高质量的秧苗则是推广机器插秧的重要前置条件。”

  据了解,待长宁、福田的水稻大棚生产线育秧技术应用项目达产后,其产能不仅有望覆盖博罗西部片区的水稻种植需求,还能通过向周边合作社、种植户提供高质量的商品秧苗和机插服务,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升机种率,打通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弱环节”,开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路径,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通讯员李丽 周雪霞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