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以交通盘活沿线旅游资源 农村路变民心路致富路

原标题:

博罗以交通盘活沿线旅游资源
农村路变民心路致富路

  道路,连着民生,带着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中,博罗县把农村道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铺好“民心路”,托起群众出行的满满幸福感。在提升群众出行品质的同时,铺好“致富路”,带动乡村经济大发展,让“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农村道路刷新乡村颜值

  蜿蜒的道路穿过村庄,在两边绿树红花映衬下,车辆有序通行,行人边走边欣赏路两旁的美景。在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村道完成了“白改黑”,划上了规范标线,显得格外美丽,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还刷新了乡村“颜值”,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和颜值担当。

  来到博罗县泰美镇车村村,行驶在崇美公路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古韵悠扬的人文魅力扑面而来。路中间的彩虹引导线甚是显眼,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沿着道路前行,田野风光尽收眼底,两侧的绿植与花草搭配,别有一番风味。农家小院点缀着壁画,候车厅、乡村驿站等展示着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御史文化园、车氏宗祠、太昌围屋古居等人文历史建筑皆在沿线,一眼千年,尽览时代变迁……

泰美镇车村村崇美公路浓郁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博罗县柏塘镇小洞村,不少游人冲着彩色村道这条“颜值路”前来游玩打卡。道路干净整洁,彩色标线顺着进入村子的方向延伸,宛如一支大画笔在路上画下动人的彩线。路两边静静流淌的小溪、绿意葱葱的稻田、休闲木栈道……治愈式的美景填满双眼,让人瞬间把所有烦恼都抛在脑后。“现在村道大变样,不仅出行方便,还很美。”村民黄叔说。

  乡村旅游项目纷至沓来

  乡村道路成了乡村的“颜值门户”,也托起了出行这一“大民生”,推动着乡村发展。

  以罗浮1号公路为例,它串起了长宁镇、福田镇。沿着罗浮1号公路驱车前行,道路两边风景如画,青山绿水如诗;沿途村庄错落有致,居民楼、农房焕然一新。有了罗浮1号公路,乡村美景有了向外传播打卡的载体,玄碧湖环库碧道成了游人必来的打卡点;沿途的葡萄园、蓝莓园人气旺了起来。为了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罗浮1号公路在沿途配建了停车场和骑行驿站,为自驾游人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提升了旅游体验感。

  美丽与气质并存,颜值与发展并重。崇美公路与车村的美丽人居环境融为一体,公路沿线及周边还建有生态河湖栈道、家风家教园、供销农场、农家乐等,让车村成为村民、游客静享美丽乡村的打卡地,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选择。随着公路周边文旅配套不断完善,产业项目陆续进驻,将进一步促进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柏塘镇Y447线柏邹公路(柏市村至邹光村)是连接柏市村、高桥村、上田埔村、石岗村、邹光村的一条主要乡道,全长8公里。沿线植被覆盖率80%、森林覆盖率60%。柏邹公路串联起了柏塘千亩古榄生态园、柏塘山茶基地、三棵松战斗遗址等,是集红色旅游、现代农业产业、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红色生态旅游通道。沿线实施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及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引领带动写生基地、农家乐、家庭旅馆等经济产业。

柏塘镇柏邹公路成为红色生态旅游通道。

  同样在柏塘镇,路修好后,小洞村的发展也在提速。而今小洞村民宿、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纷至沓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露营、特色餐饮及住宿等乡村旅游业态丰富着小洞村的产业发展,成为该村产业振兴的一个新引擎。

  最美旅游公路带动集群发展

  道路建设在不断推进,持续增添着幸福砝码和发展动力。值得期待的是,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中,我市拟在引领区规划建设中国最美旅游公路。

  这条最美旅游公路在博罗范围内涉及4个项目,包括省道254线博罗交界至湖镇镇区段、县道223线长宁镇澜石桥至横河镇罗塘桥段、县道293线增城交界至博罗长宁澜石村段、县道206线博罗交界至酥醪段。其中,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先行示范段(县道223线长宁镇澜石桥至横河镇罗塘桥段)建设。目前,博罗将全力配合做好最美旅游公路建设,通过交通盘活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带动文旅产业集群发展。

小洞村道路修好后,旅游项目纷至沓来。

  农村道路建设的不断升级完善,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还有效带动沿线文旅产业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接下来,博罗将持续规范管理建设好农村公路网,让农村交通更加便捷、舒适、美观,实现农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文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图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编辑:洪东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