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会种地不如“慧”种地
花生机械化种植成本降60%亩产增100公斤
深秋时节,罗阳街道承粮陂村的100亩花生田里,绿油油的花生苗迎风摇曳、长势喜人。伴随着一阵急速的“嗡嗡”声,一架满载药液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设定好的路线来回穿梭开展“飞防”作业,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药液均匀地散开,为花生苗披上了“防护衣”。
这是日前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在承粮陂村开展农业“轻骑兵”送技下乡活动的一幕。农技人员利用无人机开展“飞防”除草作业,为花生丰产、农户丰收保驾护航。今年以来,该中心持续开展花生机械化种植技术示范建设行动,在播种、飞防、收获等重要节点及时介入,为农户提供耕种收全流程技术支撑。
无人机两小时可作业200亩
调配药水、定位作业区域、设置飞行速度等参数……当天上午,无人机飞手在农田旁熟练地进行飞防前的准备工作。随着螺旋桨的转动,植保无人机缓缓升空,沿着设定的路线在农田上空来回穿梭,将一道道“药雾”均匀撒向农田。寥寥数语间,一块4亩的花生田便已完成除草作业。
飞手操作植保无人机给花生地喷洒除草剂。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这年头,会种地还真不如‘慧’种地。”博罗县荣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绍荣说,无人机连片飞防不仅省时高效,还减少了农药消耗和人力支出,有效实现了花生种植降本提质增效。“100亩规整的农田飞防作业,无人机仅需2小时左右就能完成;但如果人工打药、施肥,每人每天最多作业8至10亩。”
运用植保无人机开展药雾喷洒,是张绍荣开展花生机械化耕种收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他在承粮陂村流转了100亩土地种植花生。在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张绍荣在耕、种、收等环节引入一体化旋耕机、花生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作业,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果。“与人工种植相比,上一造花生的亩产提高了约100公斤。”张绍荣说,眼前这片花生田预计在11月末迎来收获期,预计亩产可达400公斤左右。
在推动花生种植提质增产的同时,机械化的耕种收模式还引起了许多村民对花生种植的兴趣。“在开展第二造花生种植期间,我们还注重向周边村民讲解、演示机械化耕种收模式的优势。”张绍荣说,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种植花生,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将花生打造为承粮陂村的一个特色产业。
下月开展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
张绍荣对发展花生特色产业的信心,离不开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撑。
去年以来,该中心在全县范围创建技术示范点,开展花生机械化种植技术示范。通过使用机械进行起垄、播种、拔株、摘果等环节,缓解花生种植过程中巨大的人力消耗,解决花生难以扩大种植规模的痛点问题。
花生是农业大县博罗的其中一项特色农产品。《博罗县志》(2001年版)记载,博罗栽植花生有300多年历史。在全县花生主产区之一的观音阁镇,花生全年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2015年,观音阁花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花生作为传统的油料作物与经济作物,能进一步推动粮油安全建设,同时促进农户增收。”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林力夫介绍,但由于种植流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致使花生种植产业存在种植面积较零散、规模化大面积种植农户较少等问题,有较大的发展壮大空间。
聚焦这一痛点,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携手广东省农科院,引入花生机械化种植技术,并在县内创建多个示范点进行推广。“经过初步测算,机械化整体种植成本较人工种植可下降约60%,同时可以缓解部分乡镇农业用工短缺问题。”林力夫说。
如今,该中心正通过“送技下乡”等方式,紧密结合农时、农事需要,重点围绕种子选育、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主动下沉基层,对接企业农户,指导农业生产,把农业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一站式、零距离、全流程、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11月,该中心还计划举办花生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会,为全县的农业技术骨干、种植大户、粮油加工企业等重点群体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博罗花生产业“步步生花”。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通讯员余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