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大家伙”出力 花生增产五成

原标题: 

 罗阳街道承粮陂村全流程机械化种植的花生收获了

  “大家伙”出力 花生增产五成

  日前,罗阳街道承粮陂村的110亩花生迎来收获季。作为该县花生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试点之一,这片花生地在耕地、播种、植保与收获等重点环节引入了各类农机开展机械化作业,着力提升花生单产效益。经现场测产,该片花生地的湿花生亩产达343.75公斤。

  机械化种植助生产成本降低60%

  “收花生喽!”伴随阵阵轰鸣,花生联合收获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一串串饱满的花生破土而出,经过摘果和清选,传送进集果斗里。与此同时,农户们手持工具,将农机收集过程中遗落的花生进一步整理、收集,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花生联合收获机正在田间作业。

  除了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农户,还有一抹“志愿红”活跃在农田上。来自罗阳街道的农技服务“轻骑兵”有序分工,分别进行测量株高和行距株距、检查清点荚果、查看荚果饱满度、实收测产等。

  “如果能避免播种期多雨天气的负面影响,相信产量还能更高。”博罗县荣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绍荣介绍,与一个月前预计的200公斤亩产量相比,此次测产的数据提高了约50%。“产量的提高离不开这些‘大家伙’的功劳。”他指着正在农田里作业的农机说。

  2023年以来,在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指导与支持下,张绍荣接连引进了“粤油43”等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同时在耕、种、收等环节引入起垄播种一体化机、植保无人机、花生联合收获机等开展作业,推动花生提质增产,还有效降低作业成本。

  “经过此前的试验数据与初步测算,花生机械化播种可实现均匀密植,产量比人工播种高50%,生产成本可节省约60%。”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林力夫介绍,“本造花生种植的作业细节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按照标准的技术模式开展,至少还能提高30%的产量。”据了解,该中心在花生品种的选育、播种、管理、飞防以及收获等重点环节及时介入,通过良种、良机、良法的全方位支持,助力花生种植提质增产。

  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小田”并“大田”

  “有了这台收获机就方便多了,收花生不再像以前那么费腰。”在测产现场,承粮陂村村民黄水娣笑着说。

  据了解,以往花生的种植与收获等重点生产环节主要靠人工,播种慢、采收难、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以前花生机械化种植技术尚不成熟,很多农户种花生都是‘自给自足’式的小面积种植。”林力夫介绍,由于耕种收等种植流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致使全县花生种植产业存在种植面积较零散、规模化种植较少等问题。作为传统的油料作物与经济作物,花生种植的提质扩产能进一步推动粮油安全建设,助推农户增收,“这也是我们推广花生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初心。”

  随着便捷、高效、成本低等机械化种植优势转化为可见可触的丰收景象,农户种植花生的信心也得以增强。“产量的提升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咨询,目前已经有11户农户参与种植。”张绍荣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农户的积极性,以合作社为单位统筹对接种子、肥料、农机等资源,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选择。随着花生种植队伍的壮大,村内越来越多“小田”合并为“大田”,为机械化种植提供了更多“一展拳脚”的空间以及更低的启动成本。

  “土地连片化是进一步推广种植机械化、实现产业规模化的重要基础。”张绍荣说,后续将带动更多村民开展花生种植,将花生打造为承粮陂村的特色产业。

  与此同时,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将持续收集各类农机在花生耕种收等环节中的问题与反馈,及时研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推动花生机械化种植技术落地见效。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编辑:郑国瑞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