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水稻花生种植技术!博罗县人才驿站靶向培育新农人

  日前,“博揽英才 共创未来”罗阳街道农业技术培训班在博罗县党群服务中心开班。此次活动由博罗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以下简称“县人才驿站”)与罗阳街道人才驿站联合主办,聚焦水稻和花生种植技术,为40名种植大户及农业工作者带来了一场实用的“技术盛宴”,旨在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力。

  全流程讲解水稻花生种植

  水稻和花生是罗阳街道主要农作物,承载着众多家庭的收入希望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当前部分农户仍依赖传统种植模式,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不足,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对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本次培训邀请罗阳街道高级农艺师魏泽雄担任主讲。培训内容紧密围绕水稻和花生种植的全流程展开,从选种育苗的关键技术到田间管理的精细化操作,从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方法到收获加工的注意事项,每个环节都与学员的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此外,培训中还对国家和地方的农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解读,分析市场行情和销售渠道,推动农户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博罗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徐田村开展农文旅人才培训。

  “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博罗县荣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绍荣点赞说,本次培训为他解锁了不同天气应对措施,让他对后续的水稻和花生种植有了更深厚的底气。

  构筑农业“智库+实践”双轨机制

  本次农业技术培训班的举办,是县人才驿站充分发挥服务乡村、助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驿站立足博罗本地产业发展和人才服务需求,重点围绕人才驿站“1233”工程,将引才、聚才、育才及服务人才作为工作核心,持续深化“农业+文旅+就业”三维服务体系,打造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动力引擎。

  在农业领域,县人才驿站着力构筑“智库+实践”双轨机制。自2024年组建由10名博士及高级专家组成的“驿站人才服务团”以来,县人才驿站依托“人才e站”智慧平台精准对接基层需求,累计开展农技下乡服务7场次,深入田间解决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实际问题,切实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聚焦文旅板块,县人才驿站着力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紧扣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实际,创新推出“镇街点菜,驿站匹配”的培训机制,重点围绕各镇(街)在打造农文旅精品项目建设的需求,将培训课堂延伸到镇村。截至2025年3月,已举办35场农文旅培训,涵盖乡村旅游规划、民宿运营等内容,助力提升从业者水平,挖掘镇村特色资源,打造农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就业板块,县人才驿站着力搭建全链式服务平台。今年以来,县人才驿站与新建的5个就业驿站形成县域服务矩阵,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招聘会、就业培训等活动。截至目前,共通过专场招聘、直播带岗等方式为高校毕业生匹配岗位1000余人次,发放就业补贴指南超4000份。依托“人才e站”小程序,促进供需对接,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的人力需求,与农业、文旅板块协同发力,逐步构建起乡村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体系。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通讯员杨文庆 黄秀颖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