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澳河畔人工湿地公园成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粉红的美人蕉、深紫的翠芦莉、淡紫的再力花,还有大片的绿草地……四月芳菲,大亚湾淡澳河畔的湿地公园一片烂漫花海摇曳生姿。河面波光粼粼,鱼翔浅底,鹭鸟飞翔,一派醉人春色。

  这是大亚湾首个兼具功能性与景观性的人工湿地公园。该公园自2020年9月建成开放以来,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打造成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好去处,也成为大亚湾又一张生态名片。

湿地公园成周边居民休闲好去处。

  净化淡澳河上游来水

  公园所在地原本是淡澳河边的一片滩涂,不少居民在那里占地开荒种菜,养鸡养鸭,整个滩涂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根据大亚湾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决定将这片滩涂打造成一个生态湿地。大亚湾环境水务集团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养护,将一个兼具功能性与景观性的生态湿地公园呈现在人们眼前。

  淡澳河生态湿地公园沿淡澳河呈带状分布,一头连着虎头山公园,另一头对接石化大道姚田桥下,东西长约1公里。总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其中生态湿地面积为3.25万平方米、景观面积为4.55万平方米。

  净水是这个公园最基本的功能。湿地公园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西侧是一个一体化提升泵站,淡澳河上游来水进入泵站,通过高效沉淀后进入潜流湿地进一步净化,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可削减25%以上,出水水质优于地表Ⅳ类水质标准。目前日净化水量达1万平方米,净化后的出水用于公园景观绿化灌溉及返回淡澳河。

航拍淡澳河湿地公园。

  包括滨水自然湿地区、功能湿地区和湿地体验区

  淡澳河生态湿地公园主要包括滨水自然湿地区、功能湿地区和湿地体验区。

  滨水自然湿地区是最靠近淡澳河的区域,这里保持着原始地形,只是局部进行了稍微修整,种植了花叶芦竹、芦苇、梭鱼草、香蒲等植物,构造了一条活水内溪。活水内溪是公园净水排入淡澳河时最后一“关”,小溪里水流潺潺,清澈见底,还可见一群群小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据悉,这些鱼儿并非人工放养,而是随着淡澳河涨潮时跃入内溪的。

  站在公园边的绿道上放眼望去,整个功能湿地区被划分为20个矩形潜流池。池子里间隔种着旱伞草、美人蕉、再力花等植物,这些植物正值开花期,一池一池接连成片,宛如花海,美不胜收。

  其实,这些潜流池内大有“乾坤”。“池子里的填料是级配砾石和中粗砂,种植的旱伞草、美人蕉和再力花是经华南植物园专家精心选定并按顺序依次种植的。”湿地公园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3种植物不仅有景观效果,其本身对水体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吸收分解能力,同时搭配砂石填料的强大吸附降解作用,才得以将水中的污染物质净化去除。潜流池外则种植着水石榕、花叶芦竹、翠芦莉、梭鱼草等20多种观赏植物。池内池外的植物,在活化和净化河水的同时,还提升了绿化景观效果。

  湿地体验区位于原河滩公园,里面设置有篮球场、足球场、儿童游乐设施等。去年,大亚湾环境水务集团还因地制宜增设了党建宣传、湿地科普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标语内容。

  据介绍,生态湿地公园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减少自来水、电能、药剂等能源使用,为碳中和作贡献,该生态湿地公园每净化一立方米水的能耗仅为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八分之一左右。

  去公园走走成“必修课”

  在淡澳河生态湿地公园,早上下午都可见三三两两的居民在这散步、骑行。到了周末,还有许多市民在草地上搭帐篷露营。

  “这里空气很好,设计精巧,环境很美,逛一圈下来心情好得很。”73岁的黄道兰和72岁的张凤芹对公园赞不绝口。她们住在附近小区,从家走到湿地公园只要六七分钟,每天相约到公园走走成了这对老姐妹的“必修课”。

  “公园刚建时以为就是个污水处理厂,还担心会影响居住环境,没想到建成后是个这么漂亮的湿地公园。”家住附近的居民付大叔每天都会到湿地公园散步。

  据了解,为方便市民跑步锻炼,今年初,大亚湾环境水务集团在公园四周修建了一条约2公里的沥青环道。为提升公园品质,该集团还计划在公园内进一步增设党建文化、水生态文化以及休闲休憩的相应设施,届时公园将更漂亮、内涵更丰富。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