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开发区高标准推动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土地整备

原标题:

区自然资源分局着力在“优规划、强保障、美生态”方面下功夫助力港产城融合发展

高标准推动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土地整备

  日前,大亚湾开发区自然资源分局召开2024年自然资源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加快编制《典型村优化提升专项规划》,抓紧开展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土地整备工作,持续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新的一年,该局将全面对标对表区工作会议明确的任务和上级的工作部署,深入践行大自然资源观、国土空间规划观、生态文明观,着力在“优规划、强保障、美生态”方面下功夫,助力大亚湾开发区深入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开发区。

  优规划

  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滨海城市

  2023年,区自然资源分局结合“百千万工程”建设,在全市率先编制城乡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兴、聚、游、活、美”五大融合策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等规划编制工作,选定了4个典型村培育,重点推进打造“一村一景”的优美新乡村风貌。今年该局将以“百千万工程”为统揽,切实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各层级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大亚湾城乡面貌颜值,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滨海城市。

  以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为指引,加快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内控规评估工作,组织开展专项规划评估和补缺,进一步提高规划执行的实用性;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按照“宜居、兴业、强村”的思路,系统性编制城乡融合发展规划。

  宜居方面,聚焦城市重点片区,做好澳头中心片区“双十工程”(十公里岸线、十平方公里腹地);加快完成澳头片区“一河两岸城市新中心”的规划编制工作,打造霞涌国际化社区、国内一流度假区;加快推进区综合文化创意园项目(包含图书馆、文化馆及商业设施三部分)规划审批,以“一园一场”整体化设计理念,高标准、高水平推动大亚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大亚湾区室内体育馆-篮球馆-游泳馆项目和城市断头路、塘横片区市政道路等完成项目规划审批。

  兴业方面,加快推进荃湾片区、塘横二期控规编制及塘横起步区、石化产业拓展区控规调整。高标准推动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的土地资源开发整备和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危化品停车场及周边区域控规报批,积极推进社会停车场、道路及后退红线空间利用等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规划研究工作。

  强村方面,加快编制《典型村优化提升专项规划》,推进澳头衙前村(含金门塘村)、霞涌新村村(含霞新村)及西区樟浦村、塘尾村4个典型村培育,重点打造“一村一景”的优美新乡村风貌,实现城乡融合的目标。同时加强海岛发展政策课题研究成果运用,有效解决东升、三门等有居民海岛在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方面的制度瓶颈问题。

  强保障

  破解村集体留用地低效利用问题

  2023年,区自然资源分局围绕“资源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原则,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和重大决策项目跟踪服务保障制度,实现资源要素高效配给。今年,该局将以土地优化整备为依托,重点通过村庄搬迁、合作开发、土地整备等多元化手段破解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土地利用低效化问题。

  该局将全力配合做好塘横片区整体搬迁工作,为千亿产业园建设和城市发展腾挪空间。选取用地范围相对集中、土地挖潜空间大的西区樟浦村作为创新示范点,按照“政府主导、国企实施、村民获益”的指导原则,设立新兴产业园北区(樟浦)“百千万工程”项目。通过优化调整规划、土地置换、收储再出让、完善市政配套设施等各种方式,推动村集体和国企合作开发园区,通过建设、运营、返租等模式破解村集体留用地低效利用问题;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开展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土地整备工作,探索大片区存量用地统筹开发管理机制,搭建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发展的功能格局,为打造临深片区极具竞争力的科技产业发展走廊和创新产业高地提供充足的用地储备,切实提高低效用地集约利用效率。

  同时,结合产业项目引进,有序做好批、征、供、盘、储等工作,切实保障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和城市发展资金。积极推进澳头渔港码头、霞涌渔港码头、区公务码头等项目用海报批,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

  美生态

  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今年,区自然资源分局将结合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要求做好生态修复工作。高标准编制《大亚湾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并抓好组织实施;启动华瀛石场生态修复的前期工作;持续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做好用海项目海岸线占补的岸线修复,做好海洋生态修复。

  区自然资源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推行“开门接访察民情、主动约访排民忧、带案下访解民难、上门回访暖民心”的四访制度,着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出色的工作表现获自然资源部发文通报表扬。

  该局将始终厚植为民情怀,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增加下基层调查研究的深度与频率,主动将工作“会场”搬到项目“现场”、把“办事窗口”搬到“百姓门口”,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工作见实效;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依法妥善解决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事项。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曹志勇 刘晓红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