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大亚湾非遗盛宴实力圈粉

原标题:

“五一”假期非遗盛宴实力圈粉
划龙船摸龙须 骑布马唱渔歌

  看舞龙表演、钻龙身、摸龙须……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妈祖圣诞、杨包庙会两项非遗文化活动接连上演。在澳头街道前进村和霞涌街道新村村,全村人穿上传统渔家服饰,舞龙舞狮、载歌载舞巡游祈福,共同欢庆妈祖诞辰庆典;在霞涌街道霞新村,杨包庙前张灯结彩、锣鼓声声,全村村民与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起庆祝这一传承已久的传统民俗活动。

渔妇跳划船舞。

  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致力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文化遗产工作方针,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推动传统文化遗产融入群众生活,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底色。

  妈祖诞杨包庙会非遗表演热闹非凡

  妈祖诞表达了村民对沿海生活的热爱和厚重的家乡情怀,印证了大亚湾传统渔村文化的源远流长。4月30日上午9时40分许,霞涌新村村巡游祈福正式开始。全村人在妈祖诞理事会的精心组织下,组成令旗、舞龙、舞狮、舞凤、划船、扇子舞、花篮、旗袍等多支队伍。巡游队伍有序排列,簇拥着妈祖坐轿,喊着响亮的号子,沿着村道浩浩荡荡地绕村巡游。“活动持续到5月4日,每天都有文武大戏和歌舞表演。”新村村妈祖诞理事会会长苏石金说,“五一”小长假期间到霞涌的游客不仅可以领略滨海风情,还可以一览这场热闹的非遗文化活动。

澳头前进村村民欢庆妈祖诞。

  一条条“巨龙”在渔民手中上下翻腾,活灵活现,还有人舞醒狮、骑布马、划龙船、扛令旗、送刺绣横批;渔女们担花篮、担水果,跳起扇子舞、伞舞等,大家各司其职,浩浩荡荡地向戏台前进……5月1日上午,在澳头前进村,渔民们在戏台前舞龙舞狮,渔女们唱起嘹亮的渔歌,喝彩声和欢呼声不断,整个戏台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妈祖诞文化资源,并通过传承人讲解推广、游客参与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妈祖诞的文化魅力。”前进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苏锦发说。

  5月5日农历三月廿七,恰逢“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一年一度的大亚湾渔民朝拜仪式(杨包庙会)如约而至。天刚蒙蒙亮,霞新村各家各户村民就开始依次到杨包庙朝拜。身着节日盛装的渔妇们肩挑“龙船”、手持“船桨”,随着号子的节奏整齐划一地舞动;身强力壮的渔夫们则高举彩龙在广场上奔跑、转圈、盘旋,或双龙戏珠,或龙狮嬉戏,或龙凤呈祥,彩衣飘飘,热闹非凡。村民和游客都争先恐后地去钻龙身、摸龙须,祈愿吉祥如意,热闹似过年。

  “在‘五一’假期最后一天参加了这么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很开心!”游客丁女士对旅途过程中的这场非遗“插曲”赞叹不已。

  非遗图片展、渔歌技艺传承进校园

  4月30日,大亚湾开发区完成第四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其中大亚湾妈祖圣诞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项目,刚入选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还有紫菜制作技艺、萝卜粄制作技艺、东泳鱼露制作技艺、喜饼制作技艺、糍粑制作技艺5项。

  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从数字影像、文字记录入手,逐步完善非遗数据库,推动非遗项目逐级申报工作。“目前,我们还把文化资源挖掘工作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大亚湾文旅事业融合发展。”大亚湾开发区管委会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5月,大亚湾开发区将陆续启动文化遗产宣传图片展、渔歌技艺传承进校园、戏曲进校园进村(社区)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推动传统文化遗产融入群众生活,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底色。另外,大亚湾开发区还将结合淡澳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妈庙文旅资源提档升级;召开大亚湾开发区非遗保护工作座谈会,邀请相关高校文化专家前往大亚湾调研座谈,共同探讨全区文旅体高质量发展思路以及定期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消防检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等。

  大亚湾现有非遗项目

  ●省级非遗项目

  大亚湾渔家婚嫁

  ●市级非遗项目

  大亚湾渔民朝拜仪式(杨包庙会)、大亚湾大王爷节、大亚湾渔家汤圆制作技艺

  ●区级非遗项目

  鱼露鸭制作技艺、西区客家艾粄制作技艺、妈祖圣诞、紫菜制作技艺、萝卜粄制作技艺、东泳鱼露制作技艺、喜饼制作技艺、糍粑制作技艺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曾静妍 匡湘鄂 通讯员张宇怀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